尘肺病农民工亟待救治
陕西是尘肺病的高发区。据调查显示,我省有农民工尘肺病患者2.36万人,占职业病总人数的92%。贫困山区的青壮年劳动力往往选择去工资较高的金矿、煤矿打工,但因缺乏防尘意识和没有有效的防尘设备,相当多的人因吸入大量粉尘而导致尘肺病。
6月14日,记者在陕西省第五人民医院见到王德山的时候,他身体虚弱、呼吸困难,鼻子上的氧气24小时不间断,因为一旦离开这细细的管线他就可能随时离开人世。
王德山,安康市旬阳县人,今年48岁,尘肺病患者。他曾在安康汞矿干过四年,之后在河南金矿干过八九年,三年前因病情严重丧失劳动力。其和家人先后辗转多家医院但都没有确诊,几天前在省人民医院怀疑是肺结核病,建议到第五人民医院外科做全面检查。6月13日经检查确诊为尘肺病,可第五医院没有专门治疗尘肺病的科室,医生建议转院治疗。
“大爱清尘”陕西区常务副主任王慧芳说:“王德山妻子在电话中哭着说,现在没钱治疗,医院要求他转院。可如果出院他可能会在回家的路上离开人世;继续住院,一是没有住院费,二是尘肺病按结核治,越治越严重。”
听到这些后,王慧芳把正在住院的父亲托付家人照顾,第一时间赶到第五人民医院了解情况,告诉王德山妻子尽快写材料申报,经过审批后第一时间进行救治。
由于尘肺病患者有长期的高粉尘环境接触史,一般要多年后才表现出尘肺病症状。他们大多曾在多家企业打工,且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责任很难认定。
王明升,35岁,商洛市镇安县柴坪镇向阳村人,目前尘肺病三期。他被查出尘肺病时年仅24岁,每每稍有大动作便气喘不断,目前右肺已经坏死,无法从事体力劳动,仅靠每月200余元低保维持生活。妻子早已离他而去,多年来只有母亲与十岁的儿子和他相依为命。
在得到“大爱清尘”救助后,王明升也由此走上了志愿者道路,走访了柴坪镇很多尘肺病患者家庭,了解情况后通过微博向外界发出声音,让病友得到尽可能多的帮助。
王慧芳说:“3月份的‘狮爱清尘·阳光助学’活动在柴坪镇的大量前期工作,均由王明升作为志愿者完成,包括探访调研、整理收集资料等,所有费用都是他自己负担。”
在当地山区,一趟出行的路费相对于王明升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他天性乐观,虽然疾病带给他巨大的痛苦,但他却从爱心人士和志愿者的关怀中获得了帮助别人的力量。
“我的日子不多了。”王明升淡然地说,“希望在我的有生之年,去探访完柴坪所有的尘肺病兄弟。”
在“大爱清尘”救助过的尘肺病患者中,像王明升这样的志愿者还有很多,他们感恩于社会的关怀,以爱及爱,进而帮助周围的人。
马华,37岁,商洛市镇安县人,八年前在山西打工时一场车祸让他高位瘫痪,并且齐腰以下完全失去知觉,医院给他下了最后结论“大概只能活两年”,但是乐观的马华没有放弃生的希望。
2008年,马华在网上开了一家小店,每月有七八百元的收入,他会拿出很大一部分救助贫困学生。2011年,马华以身残志坚、乐于助人的精神被中央电视台评为“最美的中国人”。
2012年,马华在一个贫困学生家里碰到了“大爱清尘”公益基金的志愿者,他毫不犹豫地加入到这个组织中。此后,他就奔波在寻找尘肺病人资料、给尘肺病人送去吸氧机、为尘肺家庭的孩子捐款捐物的路上。
近期,记者从相关部门得到确认,陕西省多部门已联合进行尘肺病农民工情况调研,目前处于各市单独调研阶段。相信不久的将来,我省将会出台尘肺病农民工救治政策,给尘肺病患者最好的救治。 见习记者 古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