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职工的期盼是永恒的动力
——延安市宝塔区总工会开展“三服务”活动记事
(上接一版)
让困难职工走上技术脱困路
今年45岁的李小利,在延安城区一家星级酒店客房部工作,收入稳定,工作顺心。“别人或许觉得酒店服务不值一提,但对于我一个没有多少文化,没什么技能,下岗后仅靠两三百块低保艰难生活的人来说,能有现在这样稳定的工作我真的很满足。”
2012年,通过宝塔区总工会联系,下岗职工李小利来到延安文源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接受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在培训合格后,她被推荐进入了现在的工作单位。从伸手等低保的人变成了有一技之长的职业女性,免费技能培训带给李小利的是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感谢区总工会给了我这样的培训机会,现在靠自己的工作解决了家庭的困难,我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除了给困难职工、困难企业提供救助资金,如何能让他们生活真正得到改善,宝塔区总工会想了很多,做了很多。他们充分发挥中介服务职能,尽力为困难职工、下岗职工搭建就业平台。除了与延安文源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合作培训职工实现再就业外,每年与区人社局联合举办“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先后为4.63万人找到工作。同时联合圣恒通、金鹏程、延运驾校开展困难职工及其子女驾驶员技能培训。在丁峰家政服务公司和乐贝尔家政服务公司建立了农民工培训基地,让农民工有一技在身,实现自主就业。
推动工会工作“进店入户”
在宝塔区总工会困难职工援助中心的大厅里,困难救助、基层组织建设、劳动仲裁、法律援助等14个服务窗口一字排开,秩序井然。《建会主要程序》、《职工互助保障和理赔》等十几本宣传手册摆放整齐,每个窗口对面的墙上,还张贴着办事流程。困难职工援助中心一站式的免费服务,方便了前来办事的职工群众,受到了职工群众的欢迎。其做法走在延安市乃至全省的前列。目前,延安市总工会已在全市推广宝塔区服务职工的做法。
宝塔区现有国有企业9户,规模以上民营企业近2000家。如何将民营企业的职工纳入到工会管理工作中来,宝塔区总工会拿出了最费事也是最简单的办法。费事的是宝塔区总工会的工作人员,他们将整体工作细化为13个模块,制定出相应的规范化制度措施,并明确责任人和进度,再将这些模板分发到各基层工会。简单的是,基层工会在开展工作中,有了明确的“工作标尺”,只要对照“模块”的要求抓好工会标准化建设,工作就能有条不紊,且出成效。
物流、农家乐、小型医药机构等行业,单个门店人数达不到组建工会的要求,但这类从业人员整体又是个大群体。为了将这些人员纳入工会,宝塔区总工会在去年启动了区域工会和行业工会组建活动,计划三年内在包括医药零售等10个系统内全部建立行业工会,在大型农贸市场、物流园区以及规模以上货物集散地成立10个以上的区域工会。现已成立的宝塔区河庄坪镇井家湾村农家乐联合会,建立了工会小组10个;宝塔区李渠镇丰泉物流园区联合工会,下设8个工会分会,在现有的881个门店中建立工会小组56个。下一步即将成立的宝塔区卫生系统新社会组织医疗机构联合工会,共544个医疗机构,含医院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7个,门诊部10个,医务室64个,诊所87个,村卫生室358个。真正做到工会工作“进店入户”。
做最有为的“娘家人”
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根本职能。从去年开始,宝塔区总工会由各位副主席带队,开展了农民工现状问卷调查工作,以座谈、问卷、走访等形式,对劳动环境、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涉及职工(农民工)切身利益问题展开调查,收回问卷3000份,并形成调查报告,为进一步开展源头维权提供了依据。
在对区属企业状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后,区总工会编印了《宝塔区工资集体协商指导手册》,指导40余户企业开展了工资集体协商,正常运转的国有、集体企业签订率达到100%,规模以上非公企业达到60%,建立了市级工资集体协商示范点12个,签订集体合同46份,签订率达到95%,覆盖职工上万人。近两年,宝塔区总工会还组织劳动、法院、司法等部门成立了法律援助工作队,为延百集团、凤凰广场等企业送去了法律服务,发放农民工维权卡3000余张,为企业和职工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
服务职工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申均明说:“迈出第一步是艰难的,但永远走在路上需要更大的决心和毅力。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支持,是我们工作永远的后盾和活力源泉;广大职工的信赖和期盼是我们工作永恒的标准和动力。我们会更加努力,在服务职工、维护职工权益的路上踏出更加坚定的步伐。”
本报记者 阎冬 通讯员 刘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