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权益保障没有完成时
(上接一版)
据参与执法检查的专家反映:“10%的硬性标准,主要是为防止部分企业滥用弹性规定。”梁枫律师认为:“10%的限制比例争议很大。如果企业违反规定使用劳务派遣工,则在司法实践中很可能被认定为劳务派遣关系无效,而职工与用工单位之间存在事实劳动关系。这对企业用工有很大风险。”
“转正是解决超比例用工的主要途径,目前辞退的非常少。”周怡辰告诉记者,“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银行大堂经理,本身并非银行核心业务,但现在又普遍都有,到底属不属于辅助性岗位?”
在云南某国企,通过组织已聘用劳务派遣工的内部考试,劳务派遣工正在逐步转化为正式合同工。“我们总部要求2016年完全统一用工形式。像今年,虽然我们在招录人员时还是采取了普通员工和柜员合同工两种类型,但新录用人员不管是工资待遇还是未来升职,和普通员工都没有任何区别。”该公司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过渡期是指,对于正在履行的劳务派遣协议及合同,已然有效,应履行至合同期满后,再按新规定执行;但是,对于正在履行中的劳务派遣用工下的劳动合同,违反同工同酬原则的,应根据新规定予以调整,过渡期为规定施行起两年之内。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某地区的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已计划使用“公益性岗位”来代替,填补超出劳务派遣比例部分的空缺。
劳务派遣公司
曾出现皮包公司等乱象,重新洗牌现契机
根据《实施办法》的规定,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应当向所在地有许可管辖权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以下称许可机关)依法申请行政许可。这意味着,派遣公司设立进入了行政许可的阶段,同时派遣公司的注册资金提高到200万以上,派遣公司设立门槛提高,面临转型契机。
据周怡辰介绍,公司2007年成立,办公场所为自有产权,注册资本已达200万。劳务派遣新规执行后,公司业务有没有减少?周怡辰告诉记者,因很多大型国企在“消化”原有的派遣用工,需求量有所减少,但由于不少小型劳务派遣公司受规定要求逐步退出市场,不少新的用工单位开始合作,所以业务量基本保持稳定。“但随着两年过渡期的到来,劳务派遣的总数可能将会有所降低。”
张林,55岁,经营当地县城最大的劳务派遣公司,“近期省市都出台了相关细则,我们的注册资金提高到200万,固定资产、房屋面积等也达到要求。”他的公司有劳务派遣员工2000多人,主要派往当地银行等单位。目前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当地统一派遣带来不便,张林透露,“本来我们可以直接往县里银行等单位派遣,但是市里银行偏偏要求统一派遣。我们派遣工办理医疗、工伤认定、劳动纠纷等,都要跑到市里去,非常不方便。”
张林接着告诉记者:“和谁同工同酬?怎么落到老百姓身上呢?目前看来执行很难。”
葛磊律师坦陈:“劳务派遣公司经营监管过松,很多属于皮包公司,自设派遣公司的情况仍然存在。”梁枫律师则认为:“随着本次修改中对劳务派遣单位设立标准的提高以及行政许可制度的设立,中小型劳务派遣单位将会逐步退出市场,大型劳务派遣单位市场占有率则会日益增加。这些均表明了国家规范劳务派遣用工的决心。”
人民日报记者 杨文明 季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