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朴静美程家川
文/胡忠伟
从陕西彬县县城向东十余公里,驱车来到香庙塬下的程家川。站在放歌亭里,河川美景四溢。粉红的花朵,一层一层,从宝瓶湖边一直燃烧到半山腰,仿佛在赶赴一场千年之约。远远望去,红装素裹,霞绯满天。湿湿的空气里,有一股泥土的味道。天上飘着云和鸟,有时鸟会陡然回转,离开那些无序的云。更大的鸟从树丛中弹出,像白色的飞碟。偶尔传来几声锐叫,这里那里迸出,随即又停了,制造出更美的纯粹与宁静。
初到程家川的人会醉的。原来不知道有那么好,程家川的好是藏着的。这里三面环水,四面环山,一山独起谷中,群山勾连,呈九龙抢珠之势。静静的泾河从村子的南边逶迤而过,整个村居宛若一叶小舟,西临船桷石,东依凤凰翅。这里苍松翠柏,层峦叠翠,怪石嶙峋,飞鸟低回。这里房舍规整,街道交错,造化神工,瑰丽夺目。这里历史丰厚,钟灵毓秀,遗迹众多,至今犹存的庙宇道观和石碑石刻,构成了人文景观的华彩篇章。
唐开元十八年,大诗人李白流经此地,访堂兄,游豳谷,探风情,留下了“豳谷稍稍振庭柯,泾水浩浩扬瑞波”的千古绝唱。南宋祝穆在《方舆胜览》中,对这里的风水美景更是大肆渲染:“岩壑嵚崎,委曲百折,猿啼鹤唳,瀑布飞溅。”如此险绝奇美之境,怎能不使人心向往之?清初邠州知州张金度,作《千柏枝》,借景抒情,抒发了“江东采尔成春酿,何处乡山不费思”的故土情怀。清人王三纲,作《独堆川》,气韵风流,气贯长虹,“一线灵根入石峰,长川和气壮山容。……孤标四断巉岩路,不教尘埃半点封。”流连于石刻石碑间,文人墨客的诗词酬唱,翩然在博大浑厚的历史册页中,在这一块山环水抱的土地上,摇荡着昂昂生机,看得我惊叹连连,感慨无限。
这是一个大气之地,沧海桑田,千年的历史风土人情不因江山易代而废弃,反而更增添了这块土地的神奇魅力。传说先周在豳地(今陕西彬县)立国,到了公刘之父周老王时,有人报告说程家川龙气积聚,为不祥之兆。为了江山永固,周老王就命人在此斩断了龙脉,程家川因此形成“独堆山”。泾水被斩断之后,洪水大发,淹没了村庄农田,百姓深受其害,苦不堪言。太上老君偶然经过这里,就将宝葫芦抛进洪水里,洪水瞬间便被收住。洪水退后,人们聚水成湖,就形成了今天的“宝瓶湖”,为程家川平添了一处绝佳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每每春和景明,来此垂钓休闲者络绎不绝。还传说豳公公刘在此立国,教民稼穑,藏冰,养牛……为先周部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今思之,这块土地在先周部族的发展史上,可谓形胜之地了。
穿过高高的钟鼓楼,山间的野花开得正艳,透亮的黄摇动着股股英气。在素有“太上老君显灵”的头像山崖前,围着一群人,正慷慨激越地讲述着这里悠远的繁华。丰沛的历史风云,托起过一个红火的村落。宋金之交,这里人丁繁盛,道观庙宇林立。至清道光年间,村中大户程、田、巩氏广植罂粟,经济一度发达,他们在此立集设市,商贾云集,热闹非凡。但是,烟土的介入,也使一些人当地换烟,甚至卖房换烟,导致经济由发达迅速转向衰落,一朝浮华,瞬间凄凉。
这是一块休闲养生的风水宝地,花木掩映之中,屋宇俨然,良田干畴,古树巍然,威风翔集。农民耕作往
返,游人或登高望远,或临水垂钓,或湖边漫步,或拍照留念,怡然自乐。临水而立,天上的白云、山上的树木,都倒映在这一派湖光潋滟里,顿时觉得天蓝山透绿,水清花繁荣,气候更宜人。
随处转悠,总觉得有一双手在擦拭着自己的灵魂,拂去尘埃,不由得人不生发种种感慨,荣辱名利,皆如浮云悠悠,不再费人思量。彬塔巍巍,泾水汤汤,《诗经》的流风余韵千年流淌,滔滔绵绵,奔泻不息,人文环境和精神气质构成了宁静沉实的程家川氛围,使这里成了一个让人迷恋、思绪流转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