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渭北高原的绿皮车
“呜呜……”7月25日上午11时许,韩城至西安的7003/7002次列车驶过大荔车站,列车长柴松林走进六号车厢茶楼房,拿起小煤铲,熟练地向锅炉炉膛中添加煤块。红红的火苗、炙热的锅炉,柴松林的额头瞬间布满了汗珠。
“天热,得保证旅客有水喝。”柴松林一边填煤,一边自言自语道。
热:室温37℃ 风扇来降温
绿皮车!墨绿色的座椅,没有空调,可开启的车窗承载着一段历史;蒸汽机头、内燃机头,炭火生炉烧水,撩起儿时记忆。
7月24日中午12时36分,列车从西安出发时,车厢温度计显示室内温度为37摄氏度。气温高,汗味、脚臭味瞬间充斥着一节节车厢。“嗡嗡嗡……”12个绿色摇头风扇是车厢降温的唯一设备。乘客们昏昏欲睡,可车辆乘务员却开始了检修工作。
车辆乘务长王广安除了日常电路维修和车体检修外,还要重点保证8节车厢、92台风扇的正常运转。每次出车前,他都会提前四小时登车,检查维修每台风扇,登高上下几十次。
车体老化,气温又高,每一趟出乘,58岁的王广安和53岁的助手王建忠都是汗流浃背。列车行至三原段,有乘客反映六号车厢厕所把手螺丝掉了,王广安匆匆忙忙在工具箱里翻找。10分钟后,厕所门被修好。返回途中,一乘客喊住他,反映车窗打不开。他又忙活着修理车窗。车窗修完了,汗水挂在鬓白的双颊,蓝色制服前胸和后背也湿透了。他顾不上休息,只是拿起帽子擦擦脸上的汗水,继续巡视其它车厢。
“今天还好,前几天热得人发晕。”7号车厢列车员孙杰说,7月21、22日,西安气温达到40摄氏度,车厢整体都是烫的。没有风扇的乘务员室内,同蒸笼一般,待不到三分钟便汗流浃背。他们只能站在车厢连接处,蹭一下车厢里的风扇。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