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与“好猫”有关的记忆
屈红生
说起来,我与“好猫”还是蛮有缘的。
1990年,因父亲在烟草公司供职的缘故,烟校毕业的我有幸进入县烟草公司工作,从此与烟草结下不解之缘,也与“好猫”香烟及其它的生产厂家有了亲密接触。
就拿吸烟来说吧。
八十年代上烟校那会儿,我自认为告别了“小孩吃烟,屁股朝天”的年龄,伙同那些与我经常在一起日鬼捣棒槌的同学加入了吸烟队伍。那时候,我们都没有什么烟瘾,有时没有烟抽了,就拿着学校发的生活费,或者家里给的零花钱,到附近一个名叫桥西的村子小卖部买烟。最难熬的是到了月底,我们因口袋捉襟见肘而“粮食”告急时,便会相约到住在我们宿舍上面那位刚分配到学校的郑老师那里蹭烟。郑老师与我们年龄相仿,人也江湖,对于我们的抽烟要求,他来者不拒,一盒并不便宜的“金丝猴”香烟不一会就抽空了。
九十年代,我走上了工作岗位,抽烟对我而言,好像已经成为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那时,不论是招待人,还是自己吸,我始终对“猴王”香烟情有独钟,正如贾平凹先生说的“我坚信一方沙土养一方人,是中国人就吃中国烟,是本地人就吃本地烟,如我数年里只吃‘猴王’”。
进入二十世纪,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的抽烟档次也逐步提高,从前些年的炫蓝“好猫”,到近些年的富贵“好猫”、如意“好猫”和吉祥“好猫”,抽省产烟是我多年不变的习惯,这当然与所谓的排外思想无关。试想一想,如果让南方人天天咥油泼面,让关中人顿顿吃大米,那这两个地方的人非骂娘不可。
还是那句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陕西人就抽陕西烟。
在这里,我也提请文化与饮食方面的专家学者研究一下,陕西人爱抽陕西烟,是不是与陕西人骨子里的执着性格有关?
说我与“好猫”香烟的渊源,不得不说我与“好猫”香烟生产厂家的点滴往来。
1996年,我成了单位的业务员,由于工作的需要,几乎每月都要去一趟宝鸡烟厂。当时的烟厂和调拨站都在宝烟路,我们这些外地来的业务员,每天从联盟旅社去烟厂跑业务是我们的必修课。好在宝鸡卷烟调拨站的人既厚道,又敬业,不论是领导,还是一般工作人员,不会因为业务员坐了一房子,嘈嘈杂杂,给你脸色看,也不会由于我们因业务上的事情给他们发脾气,而受到冷落或训斥,他们常常会给你递上一杯水,耐心听取你的诉求,然后给你一边详细解释,一边给你一丝不苟地办理业务,有时候到了开饭时间,他们还会掏出饭票请你去职工食堂吃饭。完全没有受到店大欺人、高高在上的“礼遇”。
说这些好像扯远了,但从宝烟人为人处世方面的良好修养,不难发现“好猫”品牌的成功之道,也不难找寻到陕西中烟崛起的秘诀。
现在,我们不少烟草企业都在挖掘企业文化,我想,如果一个企业能像陕西中烟那样,把平等待人作为企业信条,那企业岂有不强之理?
陕西民间有“烟为媒”的说法,不管你信不信,我是深信不疑,这不光因为我是一个吸烟的,也不仅仅因为我是一个烟草人,更多的是因为我是一个喜欢舞文弄墨的人。
1995年,宝鸡卷烟厂开发了一款名叫“好猫”的香烟,投放市场后好评如潮。当时在陕西城乡流传着这样两则民谣,一则是:日子不好,抽的“满山跑”(指“羊群”牌香烟);日子不行,抽的是“宝成”;日子也不瞎(方言读“哈”),抽的“大雁塔”;日子不用愁,抽的“金丝猴”;日子比人强,抽的是“猴王”;日子过得燎(方言,意为好),招待用“好猫”。另一则更显诙谐、幽默和夸张:“羊群”被杀了,“宝成”被挖了,“大雁塔”推倒了,“金丝猴”当家了,“猴王”戴花了,“好猫”红咂了。由此可见,那时候“好猫”香烟在三秦大地的火爆程度。
针对这种彰显“好猫”品牌文化的现象,我在宝鸡出差住宿的金陵饭店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据说/好猫是只/让硕鼠闻风丧胆的/——黑猫/又据说/好猫是只/英勇善战的/——白猫/黑猫呼?!白猫呼?!/于是/腰包未曾丰满/且善变的族人/展开了多少次/有关黑猫白猫的大讨论/99个昼夜/99次辩论/唾液飞扬/胜败难分/黎明/一位矮个子的伟人/迎着春光/挥动着/手臂说/“黑猫白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从此/关于黑猫白猫的大讨论/便永久地画上了句号/多少年后/脸色日渐红润的族人/终于彻悟了这位世纪伟人的宏愿
这首名为《好猫诠释》的小诗在1996年7月3日的《宝烟报》上发表。2002年,《新宝烟》(由《宝烟报》改名)又分4期连载了我撰写的《民谣中的烟草》一文。
也许有人会认为厂报无足轻重,但我要固执地说,是宝鸡烟厂报为我搭建了从事文学创作和烟草文化研究的平台。在此,请允许我向原宝鸡烟厂报编辑、现任《陕西中烟报》副主编的强宏生等文友道一声:谢谢了!
人常说“一个好汉三个帮”。
2002年,时任宝鸡卷烟厂厂长助理,现任陕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营销中心经理、经济学家韩宗强先生,得悉我在烟草经济领域取得的一些成果后,十分欣喜,经他大力举荐,我被国家局烟草经济研究所聘为特邀经济研究员。
2000年,当新世纪钟声即将敲响,我编选完成了《2001年烟草记事诗历》书稿。因为作序一事,冒昧地找到原宝鸡卷烟厂厂长,时任陕西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副总经理、省作协常务理事的吴书诚先生,他欣然答应,没过几天时间,他用挂号信给我寄来了文情并茂的序言。
此时此刻,当我坐在电脑旁,抽着他任宝鸡卷烟厂厂长,带领科研团队研制的“好猫”香烟时,脑海里不时闪现出他的音容笑貌。
吴老师,您在天堂好吗?
在诗历出版中,时任宝鸡卷烟厂厂长、现任陕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的陈晖先生,时任陕西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办公室主任、现任陕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纪检组长的陈建利先生,以及宝鸡卷烟厂的赵俊哲、郭伦科等前辈,均为我提供了大力支持和帮助。
也许,他们现在已经忘记了此事,但每当我在《陕西中烟报》上看到他们熟悉的名字时,心里便暖流涌动。
是啊,一个无名小卒能在自己需要别人扶一把的时候,有贵人倾力相助,这是多么幸运的事情啊!
陕西中烟有这样的领导是陕西中烟的幸事,陕西中烟人能工作、学习、生活在这个倡导“以人为本”的企业是他们的福分。
心随好猫,意纵天高。相信秉承“和谐、发展、共享”理念的陕西中烟工业公司一定会在“好猫论”的引领下,跨越发展,异军突起,早日实现“321”目标。
哦,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上学的儿子打来电话:“爸爸少抽烟,‘好猫’也不例外。”就此打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