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4年08月08日

陕西工人报读书 青鸟高飞 《西安人物大辞典》出版 精神的雕像 遗失声明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读书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读书
04

青鸟高飞

近日,我来到地处唐延路的省邮政公司参加省职工作协主席办公会,会上原省邮政公司工会主席、省职工作协主席周养俊先生给与会者每人赠送了一套省邮政职工文联创办的会刊——《青鸟》文学艺术季刊,共5期。我仔细翻阅,封面是铜版纸,装帧精美,庄重大气,图文并茂,雅俗共赏,每期120个页码,其中12个中心彩页,拿在手上沉甸甸的,如同“秦砖厚重”。

翻阅细读,《青鸟》期刊,去年创办,设有“人物风采”、“名家名作”、“往事如烟”、“滴水观澜”、“心香一瓣”、“绿缘荟萃”、“邮驿短歌”等30多个栏目,交替更迭。愈读愈觉亮点突出,特色鲜明:一是,行家办刊,队伍庞大。该刊主编周养俊先生是我省知名作家,已先后出版散文集《多情的季节》、《孤旅独语》、《雕刻记忆的海》、《那年那月》、《长路短歌》、《封缄的记忆》、《探访他地的落日》等10多部,其中,散文集《那些事儿》荣获冰心散文奖和柳青文学奖,纵览其作品,他对人生世相有着超乎常人的理解和敏锐,对人性有着透彻的洞察力和细腻,文笔充盈着善良、温润和宽厚的情愫,令人“胸次全无一点尘”。在他的感召领军下,该系统云集老中青职工作者近千名,不少人还出了个人文学作品集。二是,做邮政人,撰邮政文。会刊之所以命名为《青鸟》,我想缘于邮政人钟情绿色和对人生梦想与事业愿景的不懈追求。也许我乃一孔之见,不过创刊词中明确提及:《青鸟》是陕西邮政职工文学艺术家创作的园地,是培养邮政文艺新生代的摇篮,是广大邮政文学艺术家和爱好者交流的平台。单就去年第一期来说,在47位发稿的作者中,除过我省2位名家作品外,其余45篇皆为邮政职工所写,足为“做邮政人,撰邮政文”的最好诠释和生动体现。三是文章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期刊散见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美术摄影和书法曲艺等多种体裁,可谓: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来稿覆盖全省各市县邮政公司和分公司,作者有公司高层领导、有基层管理人员,更多的则是一线员工,他(她)们长年累月工作在基层,扎根于沃土,火热之生活,亲身之感悟,使他们的邮政文化融入社会,贴近民生,读来情切切,意绵绵,好不舒心惬意。

近年来,谈及职工文学创作现状,笔者喜忧参半。喜的是各行各业对崇尚繁荣职工文化的真心未泯,真情未减,不少行业单位相继成立了文联、文学社和各种兴趣小组,名目繁多的内部职工文化交流报刊,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一些有潜质、有实力的蓝领文人,由量变到质变,由无名到有名,不少反映工人和工业题材的精品力作“出潼关,晋京城”,屡获奖项;忧的是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的确立,社会上不少公开发行的报刊,为了自身生存和发展,不得不加大经济创收力度,确保正常运转。因而,五花八门、林林总总的广告,对报刊版面影响冲击很大,只要登广告多半“秒杀”副刊版面,少则半版,多则整版,尤为报纸最为突出,业余作者欲想在公开的报刊发表文学作品,有道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种纠结和困惑,或是当今“文化现象”,或是“文人的悲哀”!

青鸟,是一抹淡绿,它给爱好职工文化的邮政人带来希冀;青鸟,是一方乐园,它给人带来精神享受和正能量;青鸟,是一个暖巢,它催生更多的雏鸟成长;青鸟,是一片蓝天,它任由追梦人展翼高飞……

□张翟西滨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