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4年08月13日
头版
01

“让老人以院为家”

——记“陕西好人”、汉阴县上七镇敬老院院长庞仁侣

他年过花甲,本可以安度晚年,可他却挑起了照顾更多老人的责任,用大爱情怀为孤寡老人撑起了一片蓝天。他就是陕西省劳动模范、陕西好人,66岁的安康市汉阴县上七镇敬老院院长庞仁侣。

2007年11月,上七镇敬老院竣工投入使用,59岁的庞仁侣被聘为院长。从找炊事员到整理院内环境卫生、购置生活用品……他忙了一个月。

12月5日上午,各村支书、村主任带着本村的孤寡老人,从十里八村纷纷赶来入住,还不时有人放鞭炮庆祝。在入住的42位老人中,60岁以上的占80%,弱智、病残、精神不正常的占60%,还有6人生活难以自理。

老庞回忆道:“这天之后,我常常晚上睡不着觉,该如何兑现承诺——让老人活出尊严,让有子女的老人羡慕。”

入住敬老院的孤寡老人,来自不同的村组且性格各异,相互之间交流困难,同时习惯了孤独散漫的生活,现在要他们过集体、有组织的生活,多数人显然不适应。面对新的环境,有吃饭、上厕所不知道地方的,有晚上不睡觉乱跑的,有早上不洗脸、不整理被子的,还有晚上在宿舍里大小便的。

面对这样的大家庭,管理的难度可想而知。工作中,庞仁侣把老人当朋友、当兄弟、当亲人,逐一和他们面对面谈心,了解、关心他们。组织老人一起看电视、听音乐,让他们增进了解,相互认识,让他们心里充满希望。并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指定一名负责人,每个房间编上号码写上姓名。每天早上带领老人打扫院内院外卫生,教他们叠被子、摆放室内物品,督促他们按时吃饭、休息。通过老庞的悉心疏导,渐渐使这个大家庭“其乐融融”。

74岁的唐朝桂有弱智,身上散发出的酸臭味老远就能闻见,老庞亲自给她洗头;64岁的蒲已保从不洗脚,老庞就天天教他洗脚;陈毛儿等6个智力残疾老人从不洗澡,老庞就挨个给他们洗;有些老人头发很长、不修边幅,老庞就请理发店的师傅给老人集中理发……

敬老院成立以来,有十几位五保老人先后去世。庞仁侣一一为这些老人送终,为他们理发、洗澡、换新衣服、入殓……“只有用父母爱、兄弟情、儿女心,当好父母、家长和孝子!才能当好敬老院这个家。”老庞深有体会地说。

庞仁侣家庭富裕,妻贤子孝,但自从他当上院长后,就以敬老院为家,连续六年没和家人一起过除夕。为了让老人吃好喝好生活好,他尽心尽力尽责。

每位五保户每月有100元生活费,这点费用只能保证他们吃饱,却不能保证吃好,平均半个多月才能吃一次肉。为了改善老人们的生活,老庞和工作人员商量自己种菜、养猪。他率先把自家的1.4亩菜园贡献出来,又动员小女儿把6亩地让给院里种,炊事员陈世秀也把6亩地让给院里免费耕种……老庞把有劳动能力的老人编成组,种庄稼、养猪,让老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今年开春以来,先后种了4亩洋芋、6亩玉米,还种了西红柿、豆角、辣子、茄子、大葱等常用蔬菜,现在蔬菜长势良好,基本自给。而且也保证老人们隔三差五地能吃上猪肉。”老庞说。

如今,上七镇敬老院已成为孤寡老人的乐园,有吃有住有穿。老庞说:“看到老人健康快乐,能以院当家,我就十分满意!”

本报记者 杨志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