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4年08月18日

陕西工人报憩心亭 李大斌的四个“情人” 星光灿烂 国画 午后蝉鸣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憩心亭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憩心亭
04

李大斌的四个“情人”

文/梁真鹏

2014年8月8日,炎热的古城西安有了一丝丝凉意。下午2点半,《1965:耀邦早春行》座谈会在止园饭店举行,50余位陕西老干部及各界知名人士和胡耀邦研究专家与会。胡耀邦长子胡德平先生,国务院参事、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谢伯阳,省政协副主席李晓东莅临会场。该书作者正是省杂文学会副会长、《安康日报》社资深编辑李大斌先生。此著作出版后,一时可谓名噪陕西,乃至于天下。

大斌跟我同事12年,同办公室6年整,他常常说跟我同室的6年是他人生最幸福的6年。这可能是他抬举我的一句话,又何尝不是我人生最幸福的6年。因为他与我惺惺相惜,不会有人前一套背后一套,人前吹捧背地里使绊子的勾当,自然也不会做当面不说背后乱说的行径。

大斌其实是位“杂家”!我常戏谑他有四个“情人”——文学、书法、收藏和武术。他酷爱文学,喜欢收藏,偏爱书法,熟谙武术,文武成斌,武达武备,还是中国武协的一名老会员。在下经常调侃他,最近是否又增添一位“情人”?他总是嘿嘿直笑,憨而不答!

大斌最喜欢的,放在第一位的还是文学“情人”。他呕心沥血6年之久的长篇纪实文学专著《1965:耀邦早春行》,刚刚出版即在贵州举行的第24届书博会上销售火爆。他的文化探谜文章《中国当代民歌史疑案揭秘——“我来了”作者考》和《“老沉”值得一钩——程儒卿的悲情人生》,在《陕西日报》等报刊刊登后,引起巨大的反响,更引起了逝去的传主弟弟的长篇书信,感谢对传主的清白人生的叙写。作品相继获得了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颁发的“2009年全国报纸副刊作品年赛铜奖”和安康市政府文艺精品奖。

刚调入报社的当儿,安康城就遭遇了400年不遇的特大洪灾。大斌四处奔波,顶着高温,冒着遭受瘟疫的可能,写出《战斗在波光水影中》、《独臂英雄救人》等报道。上世纪80年代,改革大潮涌动,时代人物频出,大斌深入大山深处,写出了宁陕农民开采米石致富的通讯《点石成金》。2000年他的散文《沧桑金州路》获陕西新闻奖报纸副刊优秀作品三等奖。2004年2月6日发表的《期待“大腕”出本土》杂文,是大斌对安康本土难出人才现象的一种思考。在2004年度全国报纸副刊作品年赛中获二等奖。

多年来,大斌把他的笔触一直投向弱势群体,为他们鼓与呼。2000年,他在陪妻子住院看病期间,了解到汉滨区谭坝乡赵家梁村5组村民李增生,为患了白血病的5岁儿子李建桥治病的事。李增生曾万般无奈找到报社请求报道,以期引起社会同情给予捐助。但被报社接待的一位人士拒绝。大斌看到患儿的可怜,看到患者父亲的不幸,毅然写了通讯《真心同情——不幸白血病患者幸遇社会关爱》在报上发表。患者的父亲拿着这篇文章去有关单位寻求支持,摆在大街以唤起过往行人的同情,为延缓抢救患儿的生命进行了实质宣传。虽然患儿最终被病魔夺去了幼小的生命,但大斌把这篇通讯视为他当记者最值得珍视的一篇文章。

中国人的价值观崇尚三立:立德、立功、立言。对于大斌这样的知识分子,他把文章报国当作自己的素志来追求。从1995年至2014年,大斌著书7部,编著6部和20余本《家园》杂志,为安康本土文化做下了丰富的积淀。自2004年起,大斌把全部的心血和主要精力集中在撰写长篇纪实文学《1965:耀邦早春行》一书上。

该书全景式披露了1965年2月6日至2月14日胡耀邦在任中共西北局第二书记、陕西省委代理第一书记期间,亲临极左路线的重灾区陕南安康七县进行调研时大量鲜为人知的史实。他大胆地平反了“四清”运动以来的许多冤假错案,提出今天看来平常、当年却需要极大勇气的诸如解放思想、发展经济、尊重知识、向前看等观点。此行是胡耀邦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之前的一次里程碑式的“超前改革”。上世纪80年代我国新时期的许多新思想和新提法,都可以从此行中找到渊流和脉络。胡耀邦后来领导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和全国平反“冤假错案”等掀天揭地的壮举,和他安康之行的种种思想、作为是一脉相承的。此行正值早春二月,故曰“耀邦早春行”。此行是“文革”前胡耀邦政治生涯走向低谷的一个拐点,同时也是他波澜壮阔人生中的一个亮点。

大斌先生对该书倾注了20年的宝贵光阴,利用6个春夏秋冬,倾听近30位当事人面对面口述,获得了第一手经历者原始速记文字,对胡耀邦当年行经的路线及所留足迹进行地毯式扫描与篦子式梳理,以厚实的文字、文学的笔法与独特的内容著成此书,从而立体还原了1965年早春2月胡耀邦安康之行的那段历史现场。

胡耀邦的长子胡德平先生阅过此书后认为,此书填补了胡耀邦历史研究的空白,价值很大。据悉,当日参加座谈会的老干部中,有人当年曾经追随过胡耀邦,有人见证过1965年早春二月的胡耀邦安康行,有人还聆听过胡耀邦当年亲切的教诲,还有人曾经为此书的写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与会的专家学者们分享了老干部们对胡耀邦的回忆之情,共同回味近半世纪以前那段尘封的往事,共同重温耀邦同志当年的音容笑貌。与会学者一致认为,此书以大量鲜活的历史细节,展示了曾作为党的领袖的胡耀邦关注民生、关爱百姓、敢说敢为、勇于开拓的种种品质和精神风范。时下正在开展走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此书恰逢其时,不失为一部生动、鲜活的各级领导干部学习读本。

大斌的人生在奋斗中放射出异彩,他用壮志才情回报着养育他的家园。在当下浮躁的社会里,一些人特别是某些腐败官员“苍蝇”、“老虎”以疯狂地寻找情人为乐事时,如果有更多像我的同事大斌先生一样追寻文学和艺术的“情人”为乐事,则是国家之幸,人民之幸!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