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三大举措剑指汽车维修垄断“黑洞”
近日,交通部等10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开放、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剑指汽修市场的技术资料垄断、配件渠道垄断等,此举能否堵住汽车维修“黑洞”?
维修技术信息必须公开
《意见》提出,到明年12月31日前,各汽车生产企业要公开全部在售车型的维修技术信息。对于新车型上市三个月仍未有效公开车型维修技术资料的,一律撤销车型3C认证和有关公告。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形市场分会副理事长苏晖表示,汽车生产企业要公开全部车型的汽车维修技术信息,这对打破汽车售后市场的垄断具有重要作用。虽然在整车经销环节,汽车生产企业还会对经销商和消费者保持强势,但是对于维修与保养来说,维修技术信息的公开将实现市场的相对公平。关键是有关部门要严格监管,避免好政策落实不下去。
交通运输部运输司司长刘小明认为,从根本上打破汽车生产企业对于汽车后市场的人为分割和技术壁垒,各类维修企业均有机会获得原厂技术支持,将夯实汽车维修行业发展的技术基础。
大力破除维修配件渠道垄断
《意见》提出,“破除维修配件渠道垄断”,鼓励原厂配件生产企业向汽车后市场提供原厂件和有自主商标的独立售后配件;允许授权配件经销企业、授权维修企业转售原厂配件。
著名律师邱宝昌认为,需要破除厂家对于配件的垄断,只要符合标准,就应该允许其在市场上流通和销售。汽车维修业的垄断根源,在于《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里面有过多的行政干预和垄断保护,过多强调了厂家的利益而忽略了销售商的利益,更忽略了消费者的权益。
重塑汽修市场信任体系
《意见》第一次提出“汽车后市场”的概念,意味着汽车维修市场面临更大的转型升级,从生产型服务业向消费型服务业转型。
刘小明认为,要真正实现转型升级,绿色、诚信、人才培养一个要素都不能少,标准、质量、打假保优等环节更要注重。要大力加强行业诚信和品牌建设,引入消费者监督评价机制,建立企业经营行为和服务质量动态监管和评价网络平台。
“今后,所有的汽修配件都要有统一编码。统一编码就像是零配件的身份证。”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汽车维修配件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魏同伟说,目前汽修配件有标准,但各家标准不同。要强化质量认证,要做好每个配件的检测认证标准,才能进入维修市场。 (赵文君 杨毅沉 齐中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