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4年09月29日

陕西工人报憩心亭 他活过,创造过,这就值了 香格里拉——一片美丽而神奇的净土 难忘故乡 云山松风(国画)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憩心亭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憩心亭
04

难忘故乡

文\张岩

我的故乡张家营村,是黄河东岸嵋岭塬畔的一个普通村庄。

上世纪的五十年代末,我未满周岁,母亲就带着我和两个姐姐,随父亲迁居到了西安;1969年冬,正上小学六年级的我又随家人(除父亲独自在西安上班外)响应政府的号召返回老家;1979年秋,22岁的我顶替接父亲的班来西安参加了工作。前后加起来,故乡那方土,收藏了我人之初的十一个春天。

转眼间,离开故乡已30多年了。不知是离乡日久还是年岁渐长,近来思乡之情是愈来愈浓。故乡那方土就像一根绳子牢牢地拴在我的腰际,更像一块无形的磁铁吸附着我,一闭上眼睛,故乡的经历,便像一泓清澈的泉水,从记忆的泉眼里轻轻流淌……

难忘故乡,那是我祖祖辈辈曾经生活过的地方。那里的黄土收割了我未曾谋面的一辈辈先人,村西沟坡旁的坟茔下长眠着给了我生命的父母双亲。我的根在那里,我的血脉与那里相连。

难忘故乡,那是我生命延生的地方。老院厢房的土炕是迎接我的产床,我的第一声啼哭惊飞了堂屋檐下的春燕,我的胎衣就埋在老院的泥土下面。从会翻身滚爬到能牙牙学语,我人生的旅程就是从这块土地上的第一个脚印开始算起。

难忘故乡,那是曾哺育我成长的地方。那里有我儿时的发小;有我念书的学堂;有我钻过的麦垛;有我放过的山羊;有我啃惯了的馍馍;有我闻惯了的花香……沟坡崖畔留下过我砍柴、挖药、摘酸枣的足迹;地头渠边闪映过我拣麦穗、割猪草、挖野菜的身影……是故乡的井水浸润了我的灵魂,是故乡的五谷铸就了我性格的坚韧。我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故乡给予;我学习知识、了解社会的风帆是故乡为我扬起。

难忘故乡,那里有一群唤着我乳名、看着我成长,勤劳善良、纯朴憨厚的可爱乡党。是他们教会了我扶犁、点种、治虫和收割,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如何做人。他们对生活的企盼、对命运的抗争、对土地的依恋,赋予我太多的灵感,使我的血液里永远流着故乡泥土的气息,丝丝萦绕的乡情,是我永远无法挣脱的牵绊。

难忘故乡,那是我心灵深处的精神故乡。每次踏上故乡的土地,一股亲情就扑面而来;每次看到那熟悉的村庄,热泪就会盈满我的眼眶。“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人艾青这句话曾无数次被我背诵过,让我感动过。当我真正亲历了与故乡久别重逢,我才真正有了与诗人同样的感受,我恨不得一下扑倒在故乡的土地上,在心里一千次一万次地倾诉着我对她的深情,表达着我对她的着恋与向往。

我深深地热爱着我的故乡,那是我苦涩的文字久违了的地方。那里的一杯水,一撮土,一声声鸟鸣、狗叫、羊咩总会在眼前和耳边响起,让我无法割舍,无法忘记。那里就如同一口创作的泉,汩汩涌流的泉水,流进我的心房,流入我的笔底。

人常说:故园难舍,故乡难忘。我更愿意把它延伸为——故乡在我的心里,我的心就是故乡。无论时光如何荏苒,无论岁月怎样蹉跎,跋涉的灵魂在此居住,像老树一样安详。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