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安全矿井目标装进“1245”管理模式
——西固煤业安全生产12周年安全管理探究
编者按:
截至2014年5月20日,蒲白西固煤业公司已实现安全生产12周年,截至9月28日已连续安全生产4515天,创出并继续保持着陕煤化集团乃至陕西煤炭行业所有矿井中安全生产最长周期。先后荣获过“国家级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一级矿井”、“全国煤炭系统文明煤矿”和全国“安全生产上千天”矿井等荣誉称号,能取得这样的佳绩,得益于这个公司精心打造的“1245”安全管理模式。
蒲白西固煤业公司是蒲白对原地方白水县利群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而成的股份制煤矿企业,于2003年10月31日正式挂牌成立。公司井田赋存于渭北煤田石炭二叠纪“黑腰带”腹部,其井下地质构造复杂,煤层极其不稳定且顶板破碎。成立以来边生产、边积累、边投入、边技改,经过持续不断的技术改造,使矿井从最初的年产15万吨提升到如今的年产60万吨。
按照矿业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雷贵生对西固煤业提出的“把西固煤业打造成蒲白的一面安全旗帜”总要求,随着井下巷道不断延伸,工作战线不断延长,机械设备投入加大,作业环境复杂多变的安全管理实际,他们逐渐积累形成了一套安全文化体系,发挥铸魂、育人、塑形作用,提出了塑造“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的本质安全型员工,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的安全愿景,确立了“安全是职工最大的幸福”、“安全是企业最大的效益”的安全理念。找准了安全与行为、安全与设备、安全与环境、安全与管理的最佳结合点,实现了行为无违章、设备无缺陷、环境无漏洞、管理无盲区四大目标,确定了适合西固煤业发展实际的“1245”安全管理模式。
“1”坚持一条主线——以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建设为主线。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是煤矿企业的基础工程、生命工程和效益工程。
西固煤业公司成立伊始即确定把“安全至高无上”作为主导西固人行为的精神指南。始终坚持安全措施不到位不开工、操作规程不学习不开工、现场安全不确认不开工、工程责任不落实不开工、安全隐患不整改不开工等“五不”原则,坚持工程质量不达标不结算、工程瑕疵不整改不验收、工程质量不过关必返工等制度,把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以质量保安全。把安全管理的重点放在作业现场,提前做好安全管理的预防环节,把不安全因素降到最低。
“2”狠抓两项建设——“三基”建设和卓越团队建设。
“三基”建设,即基层、基本、基础三个方面的建设。在区队班组层面强化班组长选拔任用、班组激励、工资分配“三项机制”,严格执行班组长“票选”程序,推行班组自主考核和“五星级员工管理考核”,进行“四步走”技能培训模式,即行业认知、专业强化、岗位实践、比武提升四个步骤。第一步公司层面进行法规制度理论培训;第二步各区队对新工和转岗职工进行“每日一题、每周一案例、每月一考试”强化培训;第三步各班组“师带徒”、“一帮一”不断提升业务操作技能;第四步各区每月组织岗位技能竞赛,季度进行考核奖评,通过竞技交流平台促进职工基本技能的提升。
卓越管理团队建设。从坚持安全管理“全天候”工作制切入,落实值班、带班、跟班制度,对每一位中层管理人员进行公平公正的年终考评,及时掌握其履职情况;风雨不动摇每天班子成员早晨碰头会、生产调度会,及时沟通解决安全管理中的问题,确保问题发现及时、解决及时。
“4”即发挥四种职能——制度落实的管控保障职能、安全宣教的人文关怀职能、职工维权的逆向监督职能、群防群治的多网互动职能。
只有加强安全制度建设,才能增强安全刚性监管作用。首先,责任连带制,对违章者、事故责任者,包括责任人所在的科室、区队、班组,公开公正处罚,严禁私自降低或提高衡量以及处罚标准;安全否决制,对“三违”及事故责任人员经济处罚的同时予以曝光,作为团队或个人评先选优的否决条件;“安全明星”月评制,对每月评选出的“安全之星”给予相应奖励;安全问责制,对井下的安全隐患整改情况实行追踪问责制,确保安全监管持续改进;安全越级报告制,对安全隐患除告知现场安检员、生产管理人员外,还可越级报告,经查属实的按规定予以奖励。西固煤业安全宣教的人文关怀,主要通过安全文化长廊、安全文艺作品、丰富活动载体、树立安全典型等方式,评比安全之星、区队安全标兵等,使安全警钟长鸣,安全知识常新,事故教训铭记于心。发挥群防群治的多网互动职能,就是“五张网”,科室联动网、党员作用示范网、“三员”现场监管网、工会维权网、家属协管网,“安全责任重千斤,人人肩上有指标”,撑起家庭和谐、企业安全的大厦。
职工维权的逆向监督职能是西固提出的新的管理理念,是职工主张自身权利的具体体现。公司鼓励职工对管理人员监督,对合法合理维权的职工给予表彰奖励。要求职工遵守的制度管理者首先要带头遵守,否则职工敢于不遵守;对管理人员违反职工“十项权利”的行为,职工敢于说“不”;对管理人员违章指挥的,职工敢于拒绝执行;对不按规定配发劳动保护用品的,有权拒绝工作;对现场存在隐患整改不到位的,敢于拒绝开工。
“5”即强化五个到位——科技装备到位、事故预防到位、安全监管到位、隐患排查到位、闭环整改到位。
在十余年的发展中,西固煤业经历了摩擦支柱配合铰接顶梁回采工艺、单体液压支柱配合π型梁放顶煤工艺、悬移支架,再到综采设备的四次大规模采掘支护工艺变革,先后投入使用了三维地震勘探技术、PLC变频系统、液压绞车、空中乘人装置、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等先进设备,创造了渭北煤矿数个第一。矿井系统风险预防,做到“环境不可靠不施工、装备不安全不施工、人员不安全不入井、工作面不安全不生产”,实现井下安全可控、有控、能控。安全监管形成了“四主体、三抓、四监管、五到位”现场安全监管模式。“四主体”即区队是安全责任主体,班组是安全落实主体,安监员是安全监督主体,科室是安全检查主体。“三抓”即抓班前会源头,抓现场安全确认过程,抓“队干跟班、科室带班、领导走动”监管,通过作业现场指挥、管理人员带班、小分队巡查、纠察大队的定向监管,针对特殊时段、特殊地点、特殊工程、特殊系统、特殊人员做到预想到位、安排到位、跟踪到位、协调到位、考核到位,消除管理盲区。整理归类——制定措施——整改通知——整改反馈——整改复查为模块的安全管理闭环整改程序,对于安全隐患,不管是大还是小,严格处理,实现了有患必除、有缺必消。
十二年的安全生产周期,也许是西固人始终坚持管理制度的刚性执行不手软,坚持敬业实干的作风不走样,坚持公正处事的环境天平不倾斜,坚持文化治企的管理方向不改变。更重要的是,在思想深处他们“没有安全就没有干部的政治生命;没有安全就没有职工的家庭幸福;没有安全就没有企业的经济效益;没有安全就没有矿井的稳定发展”的那根弦始终绷得紧,几乎成了一种固有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当这种安全行为习惯延伸到每个工作岗位时,久而久之就会凝聚成一股推动矿井安全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安全文化。
(鲁静 张莉 薛唐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