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4年10月01日

陕西工人报头版 图片新闻 改革让梦想海阔天空 我和国旗合个影 标题新闻 欢度国庆 她心里牵挂的总是树

当前版:第A1版:头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头版
01

她心里牵挂的总是树

——访全国劳动模范、治沙英雄牛玉琴

秋高气爽,塞外的树木已开始泛黄。但当记者走进位于靖边县东坑镇金鸡沙村全国劳模、治沙英雄牛玉琴的治沙林,绿意盎然的景象跃然眼前。站在从东北引进、长势喜人的樟子松林中,听着牛玉琴三儿子张立强介绍在樟子松上嫁接本地松的技术,大病初愈的牛玉琴声音宏亮地说:“人病了不可怕,树病了就麻烦了!”一句话道出了她坚守三十年,带领一家四代人植树治沙的辛苦和担忧。

牛玉琴是一名只有小学文化的陕北普通妇女,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咬定治沙不放松,先后承包毛乌素沙漠里的荒沙地20万亩,常年累月植树种草治理荒漠,现已治理面积11万亩,创造了沙漠变绿洲的人间奇迹,先后获得了联合国“拉奥博士奖”、全国劳模、全国优秀党员等荣誉。

在漫长的治沙路上,牛玉琴和她的团队不怕吃亏、吃苦,最怕在生态脆弱的沙漠里植树遇到病虫害和自然灾害。毛乌素沙漠土壤沙化严重,水分含量低,加之树木品种少,极易受到虫害的侵扰。张立强说:“从以往治沙的经验看,一场小的病虫害,一夜之间可以把整片的林子毁掉!”

与共和国同龄的牛玉琴,年轻时吃苦耐劳,长期治沙受尽了苦头,近两年来身体不太好,去年才做过“三叉神经”手术,现在仍在恢复期。手术致使她听力下降,尽管如此,她心里仍然牵挂着她的树。她说:“我听不见了,但还能看见。病的时候,心里想的还是树。”现在,由于身体原因,张立强坚决不让母亲植树了,只负责“外交”。林地、公司和治沙的工作都由他来做。张立强是省治沙研究所的技术人员,懂技术又能吃苦,是母亲最放心的接班人。为了改变林区树木品种,在母亲的支持下,去年他从东北引进了生命力极强的樟子松,又从北美引进了经济效益极好的白皮松,其中樟子松已栽植4000亩。

牛玉琴(中)和儿子张立强(右)向记者介绍樟子松的嫁接技术

牛玉琴夸赞儿子:“他比我强,我那时植树靠的是人,成活率低。儿子现在全是机械化,速度快、成活率还高。”

坐在牛玉琴家简陋的房子里,十几年前买的17寸小彩电里正播放着新闻。吃着刚从沙地里摘回来的西瓜,大家一起回忆治沙的艰难历程。起初几年,他们只承包了4万亩沙地,在一缺资金、二缺技术、三缺劳力的情况下,牛玉琴动员家人变卖家产、省吃俭用,先买来树苗,从一棵树开始,没黑没明地趴在沙窝子里,挖坑、培土、栽树,一棵棵树开始泛出点点绿色。可天有不测风云,有一年春季,沙尘暴来袭,一夜之间6000亩幼苗惨遭损坏,多数被连根拔起……牛玉琴连哭的时间都没有,咬着牙,埋头苦干,抓紧时间补种,很快3万株榆树和几千棵沙柳重新笔直地挺立在荒漠里。 (下转二版)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