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劳动仲裁重调解强服务
9月16日,在汉阴县人社局仲裁调解办公室,工伤职工俞某紧握仲裁工作人员的手激动地说:“太感谢你们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在他把申请书递交到县劳动人事仲裁委后不到一个月,就拿到了单位给他的20多万元工伤赔偿款。
去年10月2日晚8点左右,俞某在其务工的塑料加工厂受伤,经县人社局认定为工伤,今年7月21日被市劳鉴委鉴定为伤残五级,后因工伤待遇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8月底,他向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受理后,先后三次到他务工的企业找到负责人,耐心宣讲劳动保障法规政策,又多次与余某及其代理人交流沟通,使其放弃不合法规的诉求,促进双方相互理解。9月16日,仲裁委在庭审调查后,经过再次主持调解,双方当即达成工伤赔偿协议。至此,双方的权益争议案件圆满了结。
据了解,这仅仅是汉阴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调解工作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该县建立健全多元化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在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处理过程中注重调解,强化服务,促进和谐,多环节多渠道采取案外调解、立案前调解、立案后调解、审理过程中调解等方式,引导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进行沟通、协商,防止矛盾激化。同时不断提高办案人员业务能力,提升调解仲裁工作的服务水平,使劳动争议案件的调解仲裁处理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截至9月底,该县及时调解处理各类劳动争议案件42起,涉案金额415万元,办结42起,结案率100%。 本报记者 杨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