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权威发布:15个专业就业难
■链接
全国就业率较低的15个本科专业:食品卫生与营养学、生物科学、旅游管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市场营销、动画、知识产权、广播电视编导、表演、艺术设计学、播音与主持艺术、音乐表演、电子商务、贸易经济、公共事业管理。
本报讯(辛华)日前,教育部公布近两年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表演、工商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法学等专业榜上有名。
在全国范围内,近两年就业率较低的,包括播音与主持艺术、表演、公共事业管理、电子商务等15个专业。
这些榜单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整理并公布,意在加强对高校专业设置的宏观管理,引导高校主动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此前,教育部已要求各高校自今年起,编制和发布本校的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将就业质量情况作为招生计划安排、学科专业调整、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重要参考。
教育部高教司称,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要求,高校设置专业,须有稳定的社会人才需求,为此提醒各高校在申报专业时,要参考全国、分省(市、自治区)的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充分考虑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避免盲目布点、重复设置。
各教育主管部门也要对就业率较低的专业进行布点控制,综合应用规划、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等措施,促进高校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对低就业率专业亮红牌是一种教育责任感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全国15个近两年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其中包括动画、播音主持、市场营销等近几年被追捧的专业。(10月14日《大河报》)
这无疑是对学生的负责。大学不是职业培训所,大学要为社会培养各个方面的人才,保证社会科学文化的全面均衡发展,因此,某些“冷门”专业,不能一味与市场接轨,否则有可能后继无人。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就读专业虽然跟兴趣有关,但主要还是为了自己今后的就业,无论如何,生存总是第一位的。因此,学校在专业设置上,也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就业需求。
现在的问题是,对于学生,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或者是出于“白领情结”,在专业的选择上,往往是盲目的。也正因此,一段时间里,一些所谓时尚而高端的“高大上”专业成为“热门”专业,到学生毕业的时候,才发现这些专业的就业岗位已经饱和。而这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有关部门的无所作为,对大学生的专业选择,缺乏必要的指导和引导,而高校对专业的设置,也对学生不负责任,只是满足于招到足够的生源。
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对接,可以从源头上合理安排教学资源,制止就业率不高专业的盲目设置和扩招,及早地分流到其他的教育层次。 (钱夙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