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知识立本 靠奉献立业
——记全国劳模、下石节煤矿工会副主席徐群贤
金秋十月,阳光和煦。地处铜川市以北蛇山的下石节煤矿矿区内,职工们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在工会办公区,全国劳动模范、现年59岁的该矿工会副主席徐群贤正翻阅着从北京邮寄来的学习资料。曾经在采掘一线干了近四十年矿工的他,这样形容现在的工作:坐在办公室有点“不适应”。
自2011年从一线岗位转到工会副主席的角色,徐群贤一直在努力学习。由于是全国人大代表,经常要外出参加一些调研和视察,他学会了电脑。“一些材料,都是我自己撰写修改,不学习不行,会跟不上形势的。”徐群贤如是说。在他眼里,劳动、学习都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才能托举起几代铜煤人为之奋斗的梦想。
1971年,为了改变家庭贫穷的现状、减轻老父亲的负担,中学毕业的徐群贤走进了矿山,干上了被人瞧不起、受人歧视的“煤黑子”。那时,井下条件非常艰苦,劳动强度大,机械化水平低,安全设施简陋,安全事故和人身意外时有发生,不但自己整天提心吊胆,家人也时时担心……提起这些往事,徐群贤说也曾沮丧过,甚至有过退却的念头。但在师傅的开导下,他不但坚持了下来还干出了“精彩人生”。
打眼放炮、架棚支护、装矸推车……哪里需要哪里干,样样活儿徐群贤都干得出色漂亮。从采掘工干到了班长、队长。三十多年来,他从没有离开过采掘一线,出勤及跟班总计达10500个班次,春节、元旦、国庆等节日基本上是在井下度过。
徐群贤至今还清晰记得2005年元月2日,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专程来到下石节煤矿井下,看望慰问采掘工人的情景。当总理得知他在井下干了三十多个年头时,搂着他的肩膀说:“不容易呀!让我和这位老工人合个影。”
矿上曾经考虑到他身体和年龄的原因,把他调到了井上工作,可没过两天,他又要求下井。徐群贤的妻子马晓英说:“群贤在井下干惯了,两天不下井,就浑身痒痒,一到井下就如鱼得水,啥病都没了!”徐群贤说:“采掘一线更适合我。”直到2011年,他才同意到工会,在工会副主席的岗位上继续着自己的梦想。
在曾经漫长的采掘工作中,徐群贤始终紧抓安全工作。记得有一次,他的手划破了点皮,妻子见他包着纱布回家,以为伤情严重,吓得晕了过去。妻子醒来后说:“你下井工作要以安全为天,我跟了你,就以你为天,你要有个闪失,咱这家就塌了天,叫我和孩子依靠谁呀?”妻子的一番话让他铭记在心。
徐群贤说:“组织上把全队职工交给我带领,我就要对大家的生命安全负责。”新工入队,在矿上培训后还要在队上考试,考试不合格者不准下井。每周五除安全例会外,他还坚持举行亲情安全教育会,组织支书和五个生产班长的妻子给工人现身说法进行安全演讲。为了警示大家,他还在掘进巷道皮带头设置了10米长的绿色通道,书写了亲情化的警示标语。和他在一起的工人都说:“跟徐队长下井,就是为生命安全上了保险,我们都愿意和他干。”
徐群贤告诉记者:在多年的矿工生涯中,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当一名合格的煤矿工人,必须有作为,才能有地位。要以知识去立本,用所学的技术去立身,靠奉献去立业。
在徐群贤的日记本里,有这样一句话:“我们离地球心最近,因而都有一腔热血;我们离太阳最远,因而最向往光明。我们长年累月、年复一年地奋战在千米井下,流血流汗,艰苦备尝,但始终以苦为乐,无怨无悔。因为我们心中有一个信念:为祖国为人民奉献光和热,是一个煤矿工人最大的光荣。”
本报记者 兰增干
徐群贤(左)在井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