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时时事事想着职工
——山阳县总工会服务职工侧记
11月19日下午,离下班还有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在山阳县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大厅,来自柏岩镇卫生院的一名工作人员正在给该院24名职工办理职工互助保险,“眼瞅着其他单位的职工都享受上了职工互助保险,所以今天赶紧过来,办了心里就踏实了。”此时,在一旁等待的该县卫生监督所工作人员也准备给11名职工办理职工互助保险。
如今,在山阳县主动前来为职工办理职工互助保险的单位很多,全县参保人次已经接近8000人,累计投保金额70万元。
山阳县总工会副主席李金霞谈到职工互助保险时说:“一开始,这项工作可没那么容易推进。工会干部上门动员遭遇了‘门难进,脸难看’的尴尬。”中心工作人员薛老师,2009年从教师岗位调到工会工作,他说:“一开始上门动员用人单位参加职工互助保险时,受了很多白眼,很多人以为是商业保险,还不等你把话说完就下了逐客令。”
“面对用人单位的不理解,工会干部就苦口婆心做工作,职工互助保险工作也由被动变为主动。”李金霞坦言,“工作主动了,我们便积极转变到服务职工上来,让职工享受更便捷的服务。”
该县盐业公司蔺建涛如今提起自己的“瞎瞎病”已不再愁容满面。今年3月,他发觉身体不舒服,便到医院检查,后被确诊为肺癌,当时医生建议手术。“我当时没想那么多,因为没有啥后顾之忧……”蔺建涛所说的后顾之忧就是手术费。手术下来,他一共花费10万余元,除去医疗保险报销了9万多元,职工互助保险又报销了9500多元。“这么大的手术,我才花了不到1万元,你说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
截至今年10月份,山阳县共有238名职工得到了互助保险的救助,赔付资金33万余元,其中最高赔付1.3万余元。
除了抓职工互助保险工作,县工会还在困难职工和困难劳模的救助上下大力气。该县精细化工厂下岗多年的汪荣耀是老救助对象了。提起被工会救助的事,汪荣耀的妻子感慨地说:“工会救助我家已经4年了。如今日子慢慢好了,老汪在县委大院看门,每月有900元的收入。”
山阳县总工会主席卢涛常常这样说:“服务不是一句空话。要时时事事想着职工的事,我们的工作就能做好。把服务搞好、把事关职工利益的事做好,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本报记者 兰增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