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4年12月12日

陕西工人报读书 年年都可能是“万历十五年” 贾平凹:如何面对诺贝尔文学奖的追问? 凭我心秤量世界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读书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读书
04

贾平凹:如何面对诺贝尔文学奖的追问?

201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桂冠花落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Patrick Modiano)头上,媒体上说爆了最大的冷门,巨大的荣耀让他一夜成名。国人津津乐道幸运之神,何时能再次降临在与世界经济地位相匹配的中国和中国作家身上。

其实,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的一段时间内直至今天,社会舆论曾传言贾平凹可能要获诺贝尔文学奖。舆论的出现当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一定的事实根据的,那就是从陕南走出去的这位作家已经是世界级很有影响的大作家了,他的作品先后走出了国门,打进世界文坛,长篇小说《废都》更是让世界有华人的地方,到处逢人说平凹,“凡有井水饮处,皆有人谈平凹”。继长篇小说《浮躁》获美浮飞马文学奖,他本人先后获法国费米娜文学奖和法兰西文学艺术荣誉奖。在国内更是获得了小说短、中、长篇所有顶级奖项的大满贯,他的散文独树一帜,进入中小学课本,获得多种国家级的多项奖励。

当代中国作家中,鲜有如贾平凹那样坚持汉语传统表达风格的作家。贾平凹被誉为“鬼才”与“写作之神”,是当代文坛最具叛逆性、创新性的文学大家。贾平凹作品文字精美,与汉语传统

的表达方式一脉相承。

那么,平凹先生能不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不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内容。本文想探讨的是,一向以木讷沉默寡言著称,不苟言笑的著名作家贾平凹,是如何面对人们的猜疑或曰媒体的追问,是如何看待这项顶级的国际大奖呢?笔者认为,从他的谈话、答记者问和写作中流露的极富高超与睿智的语言技巧,绝不逊色他灵动的语言文字水平,也不亚于一位外交官的答记者问。

一曰三缄其口,守口如瓶。正所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样,一位在国际很有影响的作家有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愿景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是,平凹先生始终坚持“心系一处,守口如瓶”的原则,面对发问,至始至终三缄其口。1984年2月,他在《我的台阶和台阶上的我》一文中写到:“我在房子里重新换上了一个镜框,上面写了日本电视剧《排球女将》的主角小鹿纯子的话:‘我的目标是——奥林匹克运动会!’”如果他直言将获某某奖项,不仅把自己置身于文坛的漩涡之中,也让他自己腹背受敌,颈项后面掠过一阵阵战栗。这是把自己的额头裸露在弓箭之下,心灵极容易被别人的批判洞伤的做法。贾平凹压根不会这么做。之后,平凹又说道,“艺术的殿堂太博大,艺术的奥林匹斯山太高了,而自己却太渺小。”在谨慎中前进,在执着中前行,在跋涉中奋起,任何事物都是兴趣使然,凭借天赋、勤奋和毅力而终。自1973年第一篇小说发表30多年以来,贾平凹一刻也没有停止艺术追求,他的作品已超过千万字,拥有海内外广泛的读者群,成为中国文坛的常青树。

二曰避实就虚,左顾言他。对于未知的事,人们往往有一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勇气和精神,也就是平时所说的窥探隐私的心理。在任何结果没有尘埃落定的时候,作为大作家的平凹是轻易不会表态的。而在《废都》才发行的时候,一样有记者探询他是否有望获得该奖,平凹则是一脸的无奈和漠然,只好左顾言他:“诺贝尔奖是伟大的,我连它的评奖细节都不知道,真的!”平凹这样回答,正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看似什么都没说,但读者们已经获得了满足,也为他的谦虚谨慎而喝彩而满足。

三曰实话实说,一腔真诚。自诩“我是农民”的贾平凹,不仅表现在他不会说普通话、不会电脑、不上网,还表现在他的谨小慎微与小心翼翼:面对媒体的提问和追问,只要稍有“争议”的议题或话题,他便会走暗道机关,避实就虚,怕伤了自己也怕伤了别人,这绝不是“装孙子”。每个诚惶诚恐的回答背后似乎都能看到一个佝偻着腰,满脸褶皱与渴求自保的憨实的老农形象。1993年6月,黑龙江《生活》月刊派记者向他提出一些刁钻古怪的问题,其一是“去年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没有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提名,国内骤然兴起一小股否认《秋》的议论,而我认为张没有得到提名,是说明奥斯卡金像奖本身有局限性。从这一点上联想,您的某部好小说没有获得诺贝尔奖,能不能说诺贝尔奖有本身的局限性?您认为一位中国作家最大的荣誉是什么?”平凹答曰:“我永远不会这么说的,诺贝尔奖是伟大的,但我对诺贝尔奖的具体情况不了解,我不能信口议论。一位中国作家如果能赢得中国读者中80%的喜爱,那就够荣耀了,因为全世界中国人最多,连自己民族的读者都赢得不了,那是多悲哀的事。”

从平凹先生的巧答诺奖追问中,我们无意于深究他是否有这样的野心和雄心,我们在这里祝愿贾平凹先生继续写出更多的大境界作品,勇敢地向文学的奥林匹斯山高峰攀登。不管是平凹或者中国的其他有为作家,我们寄希望他们再次摘得诺贝尔文学大奖,成为亚洲继泰戈尔、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和莫言之后的第五位文学奖获奖作家。也许,不久的未来,斯德哥尔摩的瑞典皇家文学院的领奖台正向他们遥遥招手呢。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梁真鹏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