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4年12月16日
头版
01

铁轨上的“吉普赛人”

他们不是明星,认识他们的人也只限于同事、家人和朋友。然而当这些名字紧紧排列在一起时,他们就是一支能打硬仗、打胜仗的队伍,他们就是中铁七局西安公司三段设备中心轨道车作业队的吴耀斌、王经武、冯小勇、周洪武、张坤鹏。

铁轨上的“吉普赛人”

12月11日,记者登上设备中心轨道车。只有6米长3米宽的车厢被划分成了工作区和有三张小床的休息区。

“我们的工作是负责配合既有线路铁路架空钢梁运输、架设任务。”作业队长吴耀斌说,“小床、电磁炉、烧水器就是我们这个家的全部家当。”

年初的一天,还在陕北的轨道车作业队下午4点突然收到西安铁路局发出的调度命令,要求第二天早上7点在侯西线韩城车站施工。800多公里的路程,四个司机轮流上岗,第二天早上6点赶到韩城站内。等施工完毕和车辆规整好已经是中午12点了,队员们这才松了口气。

“其实,连续工作我们并不觉得辛苦,反而是等待指令的时间更难熬。比如通知会两列车后就可以施工,可又通知行调安排变化了还得等,有时候等一晚上还不能睡觉……”吴耀斌说。

“轨道车的工作地点不固定,所以队员‘居无定所’,是不是很像常年流浪的‘吉普赛人’?”同行的设备中心书记齐伟笑着说。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工作中的重复和单一,并没有让队员们忽视安全问题。作为三段的第一风险源,5名司乘人员严格按照行规的要求一丝不苟工作。

王经武作为作业队的班长,在轨道车上工作了16年,已经对轨道车的性能了如指掌。但每次车辆出发和收车后,他都会带领大家认认真真给车“体检”,“一摸二敲三看”绝不忽略任何细小的问题。

一次,轨道车停靠在小河镇车站,王经武在检查中发现闸瓦和车轮间隙过小,如果不及时修理就会失去刹车的作用。他顾不上吃饭,直接钻到轨道车底开始修理。正是队员们根深蒂固的安全意识,才使得轨道车十多年来未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

“挨饿”“受冻”是家常

方便面、挂面成了轨道车最常备的食物。每次车一出库,不知道啥时间可以回来,所以他们只能尽可能多的备上些方便面、挂面、土豆和白菜。

“冬天还好,因为车里冷,还能吃上点蔬菜。一到夏天蔬菜根本放不住,只能吃方便面。大家一看见方便面就头大,但为了填饱肚子只能硬往下咽。”队员张坤鹏说。“有的吃就不错了,有时候在偏远小站,车里的食物吃完了,你根本买不到吃的,只能饿肚子。”队员周洪武补充道。

一次,在去往延安的路上,车停靠在一个小站上,本来预计5天可以施工结束,可是已经到了第6天还没有接到施工命令,带去的食物已经所剩无几。大家从一天两顿饭,减到一天一顿饭,一包方便面揉碎了三个人分着吃,硬扛到了下一个站上。

轨道车的车头有一处散热通风口,车一启动,风直接吹进车内。加上轨道车本身就只有一层铁皮,所以受冻就成了常事。在冬季运行时,空调经常因为严寒而无法启动,大家只好穿着衣服入睡。

“条件虽然艰苦,但我们心里还是很暖和。了解到我们的困难后,项目部领导把关怀送到一线,只要车可以开到的地方,就会有热腾腾的饭菜,每逢过节,项目部领导都会放弃休假,陪着我们一起过节……”王经武说道,“这两年,三段先后为我们更换了两台新机车,换了新环境,干活的心劲就更足了!”

12月14日晚上,轨道车作业队又赶往兴平、宝鸡、蒲城、韩城……这些“吉普赛人”又开始了新的征程。 本报记者 钟洁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