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网格化管理破解农村税收征管难题
镇安县地税局探索镇村税收新模式
在全省地税系统征管改革中,基层税务所职能全部转换为税源专业化管理机构,构建了全新的地方税收征管体系。由于绝大多数基层税务所收回城区办公,尽管一般县域农村地方税收直管户只有数十户,但随着地方政府对移民搬迁、新农村建设、农田水利建设投资越来越大,在镇村地方税源后续管理中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盲区”。
商洛市镇安县地税局在全面落实《地方税收征管保障办法》基础上,充分借鉴农村网格化管理新理念,创新地探索推行了“一镇两团干、一村一村官”的镇村税收网格化管理新模式。
建立了一支覆盖全县各镇村的协税护税队伍。经该县地税局提议,与县委组织部、团县委共同加大社会综合治税力度,在全县19个镇、44个经济基础较好的行政村,分别以分管财税工作镇领导和各行政村村主任为组长,采取“一镇两团干、一村一村官”的模式,落实了具体的协税护税责任人员,建立了一支125人的协税护税队伍,做到了“村村镇镇有综合治税机构、村村镇镇有协税护税人员”。镇村两级协税护税人员充分发挥税源监控、宣传服务、协税护税职责,构建了农村税收综合治税的“大网格”。
建立了一个镇村税收网格化管理的新机制。县地税局与县委组织部、团县委联合制定出台了《协税护税人员工作职责》、《协税护税工作考核奖惩办法》、《协税护税人员廉洁自律制度》,由县委考核办、各镇党委、各村两委会将协税护税人员职责履行情况列入目标责任制进行安排部署、检查考核、奖惩兑现,将考核结果与协税护税人员个人职务晋升、评先树优相挂钩,全面建立了镇村税收网格化管理新机制。
推出了一批镇村税收网格化管理的新典型。近期,镇安县委组织部和团县委牵头召开了2014年度全县协税护税工作表彰大会,对评选出的16名优秀协税护税团干和大学生村官进行了公开表彰,力促镇村税收网格化管理不断取得新进展。
镇安县地税局通过在全县范围内构建镇村税收网格化管理新模式,有效破解了征管改革后镇村地方税收后续管理三个方面的难题。
有效破解了镇村税源监控管理难的问题,堵漏增收2357万元。镇村税收网格化管理模式的构建,有效解决了基层税务所撤并后镇村地方税收征管“鞭长莫及”“无处着力”“没有抓手”等难题,通过镇级团干、村级大学生村官认真履行协税护税职责,使以前难以发现的“征管盲点”得到了及时清理和控管。近两年来,19个镇125名协税护税人员共提供涉税信息112条,清理小型采矿点、河道采砂点、农村砖厂、小型电站等行业漏管户23户,查补股权转让交易税款7户/次、房产土地交易税款207户/次,清收各类税款2357万元,全县农村零散税收增幅达到56%,镇村零散税源成为新的税收增长点,征管效能得到大幅提升,该局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市税收征管质量“先进单位”。
有效破解了镇村纳税服务难的问题,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镇村税收网格化管理模式的构建,有效解决了基层镇村面大点散、纳税服务重点不突出、成效难提升的难题,通过镇级团干、村级大学生村官认真履行协税护税职责,积极为一线农村纳税人解决税收难题,既建立了纳税服务的长效机制,又大力支持扶植了地方税源,实现了征纳双方的“共赢”。一年来,各镇村协税护税人员共为农村纳税户解决涉税疑难问题65个,落实税收优惠政策6项次,依法按程序为21户纳税人落实税收优惠52万元,扶持36名纳税人走进县城做起了生意。尤其是协税护税人员利用团县委建立的电子商务协会平台,帮助农村纳税人打开市场、拓展经营渠道,促使23户经营土特产和7户经营电器销售的纳税人扭亏为盈,增加销售收入100余万元,实实在在地促进了镇村经济发展。
有效破解了镇村税收宣传难的问题,提升了纳税人满意度。基层税务所撤并后,镇村税收宣传工作不可避免存在边缘化的问题。镇安县地税局通过推行镇村税收网格化管理,有效建立了税收宣传的新平台。如:镇安县地税局创建了以全县协税护税人员和纳税人为主要宣传服务对象的镇安地税微信公众平台,共编发宣传服务34期125条,受到了各级村镇干部的普遍欢迎。
(贾成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