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5年03月02日
文摘·视点
05

简化汉字并非是割裂文化传统

在中国,大陆推广了简化字,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还是保留着繁体字。关于汉字需简化还是保留繁体的争论,历来是众说纷纭的,我认为汉字有简化的必要,汉字简化是汉字发展的方向,汉字还有进一步简化的空间。

从汉字的工具性的角度来讲,决定它宜简不宜繁,汉字具有多种特性和作用,工具性是其最根本的属性。工具就要简单灵巧,实用好用,不要繁琐笨重,难学难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创造工具是创新,使用工具也要创新。人们在使用汉字中也在改变着汉字。这是汉字和汉字教学发展变化的动力,永远也不会停止。5000多年来,汉字有很大的发展进步,但相对英文来说,易学易记易写的问题至今没有完全解决好。本来识两三千个常用字就够用的汉字,却变成了世界上最难学的文字之一。现在国际社会的“汉语热”日益升温,进一步简化汉字,将更有利于中文走向世界,展现优势与魅力。

汉字的产生从根源和雏形上说,来自劳动人民,汉字简化的动力主要来自民间。但经过采集、整理和加工创造而形成的汉字,则出于史卜之手和达官贵人。文明社会早期只有宫廷和贵族才有文化,他们祭天祀祖征战讨伐需要巫师神汉算命打卦占卜扶乩。商代甲骨文就相对成熟,比较系统。但因一字多形,字形复杂,仅为少数人掌握和垄断,是贵族化的标志。西周末期,民间兴学,文化下移,文字走出史卜之手。越来越多的人识字用字学文化,简化文字便成众望所归。简化的结果,文字的神秘色彩被淡化,字形中包含的原始意义被淡忘,人们越来越把文字作为一个词的符号来对待,象形符号不断向简炼、规则化方向发展,线条化、平直化、简单化是基本趋势和要求。

如何简化汉字,在我看来应该遵循三个原则,一个是简化,一个是优化,一个是美化。简化,就是笔画变少,特别是10划以上的汉字需要进一步简化。优化,就是使得汉字的结构、意义更为合理,比如,简化的“从”字就是优化后的,双人为从,意义更彰显,结构更合理。美化,就是让汉字变得更好看、好写,有美感,构架也合理,例如,简体“众”字,望文能生义,富有美感,但是它的繁体,笔画很多,结构复杂而且还不好理解。

汉字从产生以来的每一次简化,都是汉字的瘦身健美,使之更易学更易写更美观,有力地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当然,个别字如何简化得更好、更科学一些,尚可再讨论、再斟酌,但汉字简化的方向和趋势是应该坚持的。先人有先人的智慧,先人也有先人的不足与局限,传统不是让后人用来固守的,而是让后人用来发展的,传统未必全是精粹。

汉字简化还是有可能的,有相当一部分汉字很复杂,知识分子和普通民众都希望进一步的简化汉字,尤其在书写时往往用草书、行书,草体字实际上就是简化字。几千年来,人类使用的多少工具都在不断进化,作为传达思想的文字,为什么就不能进化了?这也不符合事物进化的规律,汉字同样需要进化,也是能够进化的。 □周溯源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