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正副处级女干部、高职称女技术员延至60岁退休
有人点赞有人忧
羊年新春刚过,中组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县处级女干部和具有高级职称的女性专业技术人员退休年龄问题的通知》,称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中的正、副处级女干部、具有高级职称的女性专业技术人员,将年满六十周岁退休。
通知表示,处级女干部退休年龄延迟,是为了充分发挥女领导干部和女性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自2015年3月1日起,我国正副处级女干部退休年龄延至60周岁,但若本人申请,可以在年满55周岁时自愿退休。另外,在新规实施前,已办理退休手续的不予追溯。
三八妇女节到来前夕,这一新规的出台,在彰显国家尊重女性、尊重知识的同时,有分析人士也认为这恰恰反映出另外一种信号,那就是,延迟退休已离我们越来越近。
记者专门就此问题采访了有关专家和在此次政策范围规定内一些相关人士。而他们对于此次新政,也是见仁见智。
点赞:对优秀女性可人尽其能
西安市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张永春教授一直以来致力于研究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对此次国家延迟正副处级女干部和高职称女技术员的退休年龄到60岁,张永春表示,这也是大势所趋,并不奇怪。因为早在2010年,像上海、福建以及浙江等地已经先后出台了延迟女干部退休年龄的地方性文件。在浙江,2010年起,省直机关现任处级女干部,副省级城市市直机关、区级机关、区街道机关现任处级女干部,地级市市直机关中现任调研员、副调研员女干部,凡能坚持正常工作,本人自愿的,其退休年龄可到60周岁。
张永春教授认为,延长处级女干部和高职称女技术员退休年龄到60岁是合乎情理,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一方面,优秀女干部和女性技术人员是稀缺的人才资源。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部门、事业单位,高层管理者多以男性为主,女性是稀缺的资源。但是,女性有着区别于男性的优势,发挥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副处级以上的女干部必然是工作表现较优秀、经验较丰富的,延迟退休可以做到人尽其才。
另一方面,从女性生理和心理方面考虑,知识女性在55岁时处于黄金时期,正值经验成熟、年富力强的事业辉煌期。而且对于家庭来说,这一阶段的女性生活压力也是相对较小的,更有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让处级女干部在“黄金期”退休,是对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延长处级女干部和高级职称女技术人员的退休年龄,有利于其工作的成长及才智的发挥。
长安区政协委员许海峰认为,让正副处级女干部和有技术的女性职工延迟退休,是时代的进步。许海峰给记者举例说,他所在的企业是一个高科技公司,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但恰恰有些女职工身怀绝技,却到了退休年龄。单位还必须得用她,那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让她们退休后再进行返聘。“这不是多此一举吗?”许海峰坦言。
和许海峰一样,在某民办高校担任教务主任的章老师也是这样的看法。章老师称,他们学校返聘了大量其他高校退休的女讲师、教授,这些老师虽然已经退休,但都还年富力强,正是干工作的黄金期。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很宝贵,培养一个处级以上干部不容易,再说此次并非强制性延迟至60岁退休,而是本人申请,可以在年满55周岁时自愿退休,这一规定很人性化,支持!
担心:身体条件不允许
在西安某企业上班的金女士是一名部队转业干部,过去在部队专业技术等级是大校军衔,到地方企业工作后也享受的是处级待遇。谈起要延迟退休的事,金女士表示,按年龄,她今年十月份也就到年龄了。按老政策,她将面临退休,回家抱孙子颐养天年。但如果按照正副处级女干部和副高职称以上女技术员延迟退休的新政,她也可以接受。但眼下是,身体不允许。金女士表示,由于过去在部队长期佩戴耳机,自己的听力现在不太好,实在想能及时退休。如果到时单位挽留,她也会考虑60岁退休。“好在这次的政策可以采取自愿,我想也是有弹性的。”金女士说。
另外一位在事业单位任职不愿透露姓名的女士称,如果按老政策退休,这5年只拿退休金。如果继续留任到60岁退,这5年则意味着继续拿高薪。但她现在的想法是,已经不在乎高薪,只是想早早退休,四处去看看,走走,毕竟人的一生很短暂。当记者问及她会不会申请延长退休,她坚决地说:“肯定不会。”
长期研究《劳动合同法》和《社会保险法》的执业律师余伟安认为,去年到今年,国家这方面新政不断,先是公务员和企业职工的养老金并轨,喊了多年延迟退休年龄也提上了议事日程。这次,国家出台新政,副处级以上女干部及具有高级职称的女性专业技术人员,退休年龄将延至60周岁,表明延退已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记者了解到,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2010年“六普”的数据表明,全国65岁及以上总人口为1.19亿人,占8.87%。已经远远突破国际标准7%的“红线”。另据估算,中国养老金“空账”规模大约为1.3万亿元,未来寅吃卯粮现象还有加剧之势。而有关专家指出,为了实现全民老有所养,主要解决方案有三:一是增加在职人员的缴费水平,二是减少退休金领取者的收入水平,三是延迟退休年龄,增加缴费年限等。由于前两个办法损害公众切身利益,于是第三个方案——延迟退休便成为上选。如果是这样,下一步男同志65岁退休,或许就指日可待了。
本报记者 兰增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