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代表习近平
和所有生活在北京的市民一样,他有自己的梦想,讨厌北京的雾霾,希望北京的天空天天都是APEC蓝。
和所有心系这个国家的中共党员一样,他关心党的形象和威望,也深知党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
和所有热爱这个国家的公务员一样,他寄厚望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里程,也期待早日实现全面依法治国。
和所有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激励的中国人民一样,他努力工作,尽心付出。
2015年春天,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之一,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会,为这个国家的富强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是习近平。
北京市民习近平
民族:汉族
出生时间:1953年6月
籍贯:陕西富平
户籍所在地:北京
婚姻状况:已婚
个人爱好:足球等
2014年2月25日,北京,晴,重度雾霾。
上午11点刚过,住在南锣鼓巷的居民们,见到一位特别的客人。
他身材高大、穿着黑色风衣,笑容满面地跟大家打着招呼,“老街坊,你们好。”
来到南锣鼓巷的这位客人,不但热情,关心的事情也挺多。
在雨儿胡同——这里是北京典型的大杂院,院里都是小平房——他走进4户人家,问了一连串问题——“做饭烧什么?”“取暖方便不方便?”“胡同里几个厕所?”
那都是老北京才知道的老胡同里的老问题。
退休在家的关世岳、迟克申夫妇,生在南锣鼓巷,长在南锣鼓巷。他们没想到,客人还走进了他们家。
他问老两口,如果改善居住条件,有两套方案:一是就地改造,一是拆迁搬走,你们倾向于哪种?
关世岳回答,自己岁数大了,在这里住了一辈子,更倾向于就地改造。
客人点了点头说:“也对。你们住习惯了,老地方好!”
这位客人祖籍陕西,打小在北京城长大,当年还跑到什刹海溜冰。他记得小时候的北京,风很大,出门也要戴口罩。
他姓习,叫习近平。
去南锣鼓巷那天,他没戴口罩。有人说,这是“与民同呼吸、共命运”。
如今的北京,风沙小了,戴口罩的人却越来越多了。作为一名北京市民,习近平也挺烦恼的。
去年11月,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快开的前几天,他每天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北京的空气质量如何,希望雾霾小一些,以便让各位远方的客人到北京时感到舒适一点。
好在会期那几天,北京蓝天白云,人们都说这是“APEC蓝”。
习近平记住了这个新词。他在APEC欢迎宴会上说:“现在北京的蓝天是APEC蓝,美好而短暂,过了这一阵就没了,我希望并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APEC蓝能够保持下去。”
公务员习近平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学位:法学博士
现任职务: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2014年10月,北京进入一年中最美的时间,习近平却无暇顾及。
这个月下旬,他要主持召开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事关一个国家的法治进程。
此前两个月,距离北京2000公里的福州,坐了8年牢狱的念斌终于等来无罪释放的一天。遥远的北方城市呼和浩特,一对老人仍在为18岁就被执行死刑的儿子呼格吉勒图苦苦申冤。
2014年10月20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聚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中央全会。
3天后,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迈入2.0版的时代。
在新中国的法治进程中,依法治国并非一个新鲜词汇。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在依法治国上升为国家意志的17年期间,它的应有之义并未完整彰显。
作为一位拥有清华大学法学博士学位的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一直在致力于让“依法治国”恢复本色。
党员习近平
入党时间:1974年1月
入党介绍人:延安梁家河村农民党员梁玉明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
这是习近平写的词,作为一个有着数千年灿烂文化国家的领导人,习近平喜欢诗词,偶尔自己也会写一首。1990年,他在福州市委书记任上写了这首词,词名叫《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纪念的是一位叫做焦裕禄的中共党员、县委书记。
在焦裕禄去世50年后,中共党员习近平把焦裕禄精神视为标杆。
如今,全国党员超过8600万。作为其中的一员,习近平关心党的形象和威望,也深知党的命运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命运。
“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全党必须警醒起来。”2012年11月15日,他率领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
2014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强力反腐成为从严治党的两大抓手。
周永康、徐才厚、令计划、苏荣四位副国级以上高官落马,“刑不上常委”的所谓潜规则被打破。
民主生活会让党员干部“红了脸、出了汗”,中央八项规定和反“四风”深入人心、落到实处。
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的习近平将“从严治党”上升至新的高度。
他指出,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这是“从严治党”首次进入“全面”时代。
包括全面从严治党在内的“四个全面”,成为新时期党的工作战略布局。 (李闻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