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5年03月24日

陕西工人报专题新闻 共同参与 依法防控结核病

当前版:第A3版:专题新闻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专题新闻
03

共同参与 依法防控结核病

1995年底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3月24日作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是为了纪念1882年德国微生物学家罗伯特·科霍向一群德国柏林医生发表他对结核病病原菌的发现,以提醒公众加深对结核病的认识。世界结核病日不是一种庆祝,是在全球范围内动员公众支持、加强结核病防治而努力的日子。今天是第2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你我共同参与,依法防控结核——发现、治疗并治愈每一位患者”,让我们跟随记者的脚步一起去了解、关注结核病。

防控形势仍然严峻需要你我共同参与

结核病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在人类历史上曾于全世界广泛流行,仅从1882年发现结核杆菌的一百多年来,就有2亿多人死于结核病,故有“白色瘟疫”之称,“十痨九死”之说。目前全球有20亿人感染结核菌,有活动性肺结核2000万人,每年新发结核病人近900万,因结核病死亡100多万人。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有结核菌感染者近5.5亿人,每年新发病人约100万例,结核病疫情形势相当严峻。我省的结核病及其防治现状等情况又是如何呢?记者为此进行了调查——

防治结核惠及群众170万

记者从我省结核病防治研究所了解到,截至2014年底,全省结核病防治机构累计免费接诊疑似肺结核患者103.5万例,发现和免费治疗管理肺结核病人28.9万例,其中传染性病人11.6万例,病人治愈率达到95%以上,结核病年递降率平均达到6.2%,疫情得到初步控制,有效防止了170万健康人群受到传染,由此减少结核病发生25万例,挽回社会经济损失100多亿。

我省结核病控制工作之所以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缘于省委省政府多年来的高度重视,并出台了多项惠民举措。省结核病防治研究所所长张天华介绍,最近十多年来,省政府先后制定下发了全省结核病防治2002-2010年规划及“十二五”规划,全面推行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积极引进实施了多个国际合作项目,支持结核病控制工作。2010年以来,省政府又将结核病防治纳入民生工程,每年拿出1000余万元,主要以扩大免费治疗范围、减轻肺结核病人负担和提高治疗管理质量为出发点,结合中央公共卫生项目,在全省对肺结核病人实施了“两免一加强”项目,对保障结核病防治和群众的健康发挥了积极作用。

农民工是易发病人群之一

结核病是人畜共患疾病,主要在人之间传播流行。人群普遍对结核菌易感,任何人都有可能患结核病,但在某些特定人群中,结核病的发病率会明显升高。

张天华向记者介绍,当人群在生活环境条件差、居住拥挤,互相接触密切、营养不良、精神状态不好、年老体弱多病等情况下,容易发病。

张天华指出,农民工居于易发病人群的首位。对此,他解释说,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农民8亿多人,有些贫困地区的农民生活条件相对较差,营养不足,医疗服务网点少,加之自我防护意识淡薄,容易导致患病。特别是进城打工的农民工,生活条件艰苦,居住在拥挤狭小的环境里,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如果工作劳动强度大,疲劳过度,营养跟不上,长期处于这种生活状态,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因此他们便成为结核病的高发人群。

学校是集聚性疫情易发地

据近年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报告,学生肺结核患者4万多例,占全部人口报告病例数的5.0%左右,在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人数中,15—24岁年龄组占学生肺结核报告病例数的84.6%。

为什么学校容易发生肺结核病疫情?张天华认为,一是目前不论中学还是大学,都普遍存在人口高度集中,密度大,相互接触密切,流动性强等特点,一旦出现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很容易造成结核病的传播流行。二是由于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发育阶段,机体的免疫功能尚不完善,加上学习负担重,压力大,精神紧张,加上生活不规律、营养不良,体能锻炼少等因素影响,一旦感染上结核杆菌后,很容易发生结核病。有的老师或学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了解少,自我保护意识差,发现肺结核可疑症状后,比如咳嗽、咳痰等,没有及早就诊,或被诊断为肺结核后未及时向学校报告,也导致学校没有及时开展结核病密切接触者检查和采取措施,造成结核病在学校内的传播流行。

遏制结核病需各方面重视

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卡介苗的研制成功及四五十年代抗痨药品问世后,人类找到了控制结核病的方法,使结核病的疫情一度大幅下降,人们曾乐观地认为结核病防有措施,治有办法,一度忽视了结核病的防治工作。然而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由于世界人口的绝对增长,流动人口的增多,耐药结核病的产生,结核菌与艾滋病病毒的双重感染,使人们放松了结核病控制工作等多种因素,使结核病卷土重来,成为当前最紧迫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世界卫生组织不得不把结核病列为全球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

针对我省十余年来结核病控制工作和面对的形势,张天华指出,当前结核病防治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一是感染与发病人数多,我省有三分之一人感染结核菌,每年报告肺结核病人2万多例,对群众和社会危害大,是农村和低收入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一大原因;二是结核病传染性强,治疗周期长,管理难度大,易感人群不易保护,控制的三大环节难以阻断;三是防治工作面临耐药结核病、结核菌与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流动人口、学校等特殊人群等诸多新挑战;四是当前防治工作中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一些地方对结核病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投入不够,保障措施不力,防治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基层防治力量薄弱,现行防治服务体系和防治能力还不能满足新形势下防治工作的需要。

综合分析后,他坦言,结核病不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而且是需要社会方面都要共同重视的问题。由于结核分枝杆菌独有的生物学特性和社会因素,控制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加大投入,提供良好的保障措施,持续实施现代、科学的控制策略,同时全社会的各方面力量也都要积极参与并行动起来,才能使结核病得到更好的控制。

本报记者 杨志勇

科普知识

什么是结核病?结核病是危害人类历史久远的古老疾病,俗称“痨病”,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引起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全身各器官均可发病,但以肺结核最为常见。肺结核属慢性呼吸道传染病,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乙类管理的重点防治疾病。

肺结核是怎样传染的?肺结核传染源是排菌的肺结核病人。结核病人咳出的含有结核菌的飞沫可飘浮在空气中,健康人吸入结核菌受感染后,可在身体内长期存在,仅少部分人在抵抗力降低时发病,幼儿、青春期少儿、老年人和营养不良、矽肺、糖尿病患者、胃切除术后以及艾滋病感染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发病率较高。

肺结核常见的症状有哪些?肺结核病的临床表现是非特异性的,程度不一,全身症状有疲乏、食欲减退、低烧、盗汗、妇女月经不调等,呼吸系统常见的症状有咳嗽、咳痰,如无明显原因慢性咳嗽超过两周以上,抗炎对症治疗未见好转均应警惕患有结核病的可能,及时到结核病防治机构做进一步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

怎样预防结核病?当健康人接触结核菌后,1%-2%的人不久后会发病,1/3的接触者成为潜伏感染,一生中的任何时候,只要抵抗力下降就有可能发病。对于有结核病可疑症状者或肺结核的密切接触者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对于大众人群减少发病的方法有:注意生活规律,避免长期过累、精神紧张;注意均衡饮食,以免造成营养不良;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预防与结核病有关的疾病,如糖尿病、矽肺、艾滋病等;长期使用激素者要进行医学观察;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房间勤通风;对高发对象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预防性治疗;新生儿要接种卡介苗。

(陕西结核病防治研究所提供)

肺结核:说不出的痛

破败的房屋,大门已经很久没有打开过,院墙残破不堪,这就是位于陕西富平县留古镇某结核病患者曾经的家。而这位患者已经在三年前去世,他的家人也都不再在这里居住。

据了解,这位患者曾经在铜川某煤矿打工,由于一起坍塌事故,致使其颅脑受伤,成为脑残患者,后来又患上了结核病。由于家里发生变故,对他的病情也无人问津。村上尽管为其办理了低保,有时也对其进行慰问,但这位患者后来还是不治而终。“家里烂包了,父母离婚了。娃也可怜,屋里没人管,也没人给做饭,吃的水都是人家杀猪锅里的水……”附近一位村民告诉记者。

和这位患者一样,蜗居在柞水县乾祜镇某村一间不足十平方米小屋里的赖某更是让人心生怜悯。屋子里锅灶、床铺等塞得严严实实,现年45岁的赖某坐在床上,面色蜡黄。对于他来说,命运似乎太显不公。几年前,他在当地一家矿业公司打工,2001年妻子患病离世,他独自带女儿生活,后因患上了包括结核病在内的多种疾病,结核病基本治愈后又患上了肾炎。赖师傅于2012不得不离岗治疗。为看病他已经欠下好多贷款,面对赖师傅的窘境,柞水县总工会连续几年给予帮扶,并将其列入困难救助对象。

记者接触的几个患者,几乎都因病致贫,或者病愈后不愿提及。记者辗转通过其他渠道联系到家住武功县的另一位曾经是肺结核的患者。他说自己现在恢复得挺好,不愿接受媒体采访。而这位患者的亲属告诉记者,他曾经在某企业人力资源岗位工作过。发现得病后就回老家诊治,现在原单位已经和他解除了劳动合同。而这位患者病愈后在家里办起了家庭作坊,收入还可以,基本可以自给自足,过正常人的生活。

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但凡结核病患者,都不愿对人说起自己曾经患过病或者正在诊治,就连其家人也讳莫如深。对此,记者致电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得知,结核病并不可怕,药物完全可以将其治愈。但是,如果发展成超级耐药结核病,则面临无药可治的窘境。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朱立明专家也认为,结核病并不可怕,其治疗药物非常有效,完全可以将肺结核治愈。但是,肺结核是慢性病,治疗疗程较长,一般为6个月左右,要坚持完成长达半年之久的治疗并不是轻而易举之事。

那么,对于肺结核的治疗效果到底如何呢?现年21岁的陈某,四年前患了肺结核,吃了一年利福平胶囊和保肝药。其母亲告诉记者,陈某停药后拍了X光,医生说从胸片上看基本好了,不需要再吃药了。可是之后一直胸闷气短容易疲惫,多年一直做检查,期间只在两年前吃过一个月的中药,没什么效果,并未吃西药治疗,一直是饮食保养。今年2月份再次做详细检查,结果与之前无异,CT显示为空洞型单肺结核,胸膜粘连,医生对照之前的CT片子,说只有一点点好转,并未痊愈但无大碍。但陈某还是觉得身体不行,容易累。陈某的家人告诉记者,孩子四年内虽然觉得稍微好了一点点,但无明显好转,真不知道吃药啥时是个头。

和小陈一样,28岁的小赵则更加严重。他是全身结核,颅内结核。2006年一次感冒后身体一直不好,身体虚弱,盗汗,开始消瘦。那时小陈还在上大学,由于家庭情况不好,就没有给父母说,一直扛着。直到2008年大学毕业时,原来130多斤的身体消瘦到了96斤。2008年9月参加工作到2010年一直以为是肠胃不好,经常吃中药,效果不明显,后到医院检查治疗,才发现是肺结核。随后又发现腹部,颈部,颅内都疑视有结核。只好从县级医院转到了省级医院,经过开腹取出腹部病灶活检,确诊为结核,系全身结核。从2010年2月到现在,小赵的治疗终于有了效果。从CT来看,医生称除头部外,腹部和肺部,淋巴,都恢复很好,已经治愈,体重也由96斤增为140斤。 本报记者 兰增干

粉尘作业工人更易患肺结核

在青岛某化工厂工作5年的陈先生被检查为肺结核患者。他干活时需要搬运的化工产品多,主要是钛白粉等粉末型产品,粉尘非常多,戴着口罩都不能阻止粉末进入鼻孔。他怀疑自己是因为粉尘工作环境以及长期吸入化工粉尘所致。

“根据我们医院的诊断结果,应该能确定他的病就是肺结核。”陈先生的主治医师,青岛市第四人民医院的王宝千说,“他长期从事的化工产品搬运工作不是致病的直接原因,但因为他长期吸入化工原料粉尘,导致了他的免疫力降低,进而体内分泌的胃酸等没有杀灭结核菌。”

我们都知道粉尘类作业带给工人们最大的危害就是职业病——尘肺病。那么尘肺病与结核病有什么关联?现状是什么?带着疑问,记者进行了一些调查。

记者从我省几个相关医疗结构了解到,尘肺病人由于长期接触生产性矿物性粉尘,使呼吸系统的清除和防御机制受到严重损害,加之尘肺病慢性进行性的长期病程,病人的抵抗力明显减低,故尘肺病人常常发生各种不同的并发症。尘肺并发症对尘肺病人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病程进展及预后都产生重要的影响,也是病人常见的直接死因。我国尘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尘肺病人死因构成比呼吸系统并发症占首位,为51.8%,其中主要是肺结核和气胸。因此,及时正确诊断和治疗各种并发症,是抢救病人生命、改善病情、延长寿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

在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该院职业病科主任明燕告诉记者:“尘肺合并肺结核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而且治疗效果差、治愈率低。”尘肺患者由于肺部抵抗力下降,很容易伴发肺结核,因此要仔细鉴别,是否患有尘肺病。如果单纯是肺结核,那属于粉尘作业的职业禁忌,必须调离粉尘岗位。

针对并发症患者的治疗,明燕认为,不但要有效抗痨治疗,还要加强营养补充,蛋、奶、肉要补足。另外患者需要适当户外活动晒太阳,家属更要从心理上多关心体贴病人。

本报记者 王何军

调查:不发达地区发病率高

据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人口结核感染率为44.5%,主要集中在25岁及以上人群;活动性和涂阳肺结核的患病率分别为367/10万和122/10万,估算全国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500万,其中涂阳肺结核病人150万;每年约有13万人死于结核病,死亡平均年龄为55.2岁。

结核病疫情在经济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最高,比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省份高2倍;农村人口的活动性和涂阳肺结核患病率分别为397/10万和131/10万,均高于城市、城镇人口。目前全国大约80%的结核病人来自农村;肺结核的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增高,在45岁以上年龄组中增加得最为明显;男、女肺结核病的患病率在35岁以前相近,35岁以后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患病率。

记者从省卫计委和省结核病防治研究所了解到,2002—2010年,我省共发现并治疗管理肺结核患者20.7万例,其中涂阳肺结核患者9.3万例,避免了100万健康人感染结核菌。

本报记者 王何军

预防:9类人群易患结核

记者结合有关医疗机构及疾控组织的数据,根据有关人群的特点,整理出9类最容易患肺结核的人群。

1、家中有肺结核患者的人。由于排菌者为其重要的传染源,因此家中如有肺结核病人,特别是痰菌阳性者,如不注意隔离,容易传染给同居室亲人。

2、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毒所攻击的正是人体免疫系统,致使人体丧失抵抗能力,更不能抵抗那些对生命有威胁的病菌,最终导致感染者死亡。因此,艾滋病毒感染者,很容易感染结核病。

3、尘肺病人。尘肺患者由于肺部抵抗力下降,很容易伴发肺结核。我国尘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尘肺病人死因构成比呼吸系统并发症占首位,为51.8%,其中主要是肺结核等。

4、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由于这些病的病程长,肺的弹性差,支气管粘膜纤毛数量减少,肺的净化功能减退,结核菌侵入后不易排除。

5、糖尿病人。据有关资料统计,糖尿病病人并发肺结核者占肺结核患者的10%~15%,比正常人高出3-5倍。因为糖尿病人的高糖环境有利于结核菌的生长繁殖;糖尿病人常伴有维生素A缺乏,削弱了呼吸道的抵抗力;晚期病人由于消瘦、营养不良、抵抗能力降低,故易发生结核病。

6、长期应用激素类药物的人。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药物,可抑制吞噬细胞的功能,且T淋巴细胞的代谢发生障碍,以致抗感染能力削弱,使结核菌感染的机会增加。

7、不接种卡介苗的人。接种卡介苗是预防结核菌感染的有效措施,否则体内缺乏抵抗力。

8、老年人。据资料显示,肺结核发病率随年龄增高而上升,高峰期在60-69岁。这是因为老年人体质弱,免疫功能减弱,感染了结核菌容易发病,或原先潜伏的结核病灶容易产生重新活动的机会。

9、流动人口及疲劳白领。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健康保障协会等在2008年综合五年全国百万体检数据研究发现,发病者多为流动人口,尤其是长期处于劳累状态的白领人群。患者大部分为工作时间每天超过10小时、压力大的白领。此外,频繁出差的流动人口,飞机、火车族肺结核病高发,在此类人口中,30.3%的人每月出差平均超过10天,频率超过2次。

本报记者 王何军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