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两吨钢利润不够买一只冰棍
中小制造业掉入微利陷阱
笔者近期通过走访多家中小制造业企业发现,在人口红利消减、外贸形势趋紧等压力下,为数众多的制造业企业仍在产能过剩状态下血拼价格,陷入微利运营的窘境。此外,部分中型制造企业也由于既享受不到大企业的融资待遇,也享受不到小微企业的创业优惠,陷入一种“政策孤立感”。
两吨钢利润不够买一只冰棍部分企业遭遇政策“孤立”
笔者近期走访了十家中小制造业企业,从见闻来看,当前制造业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不容忽视。
产能过剩仍旧突出,同质竞争愈演愈烈。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能力不足,产能过剩问题突出”的问题再次被提及。以钢铁行业为例,近两年,两吨钢利润时常换不来一只冰棍,正是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最真实写照。
部分小型企业负责人希望,在银行融资、技术研发、办公租赁等方面,国家能够给予一定资金支持和政策导向。一些发展相对成熟的企业则更期望国家提高行业门槛,在抑制“压价式”竞争上能够加强宏观协调。
专家指出,应充分信任市场,让其发挥对淘汰落后产能、重整竞争秩序的作用。各级各部门应尽量减少林林总总的政策直接扶持,避免企业依赖“政策软饭”,让市场公平竞争。
此外,外资“出逃”也敲响传统生产优势下降的警钟。受制于人力成本快速上涨,部分外国制造企业钟情中国市场的同时,却将生产制造外迁。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特别顾问朱森第认为,外资最看中的还是中国的市场。随着技术要素越来越重要,劳动力成本对于利润的影响将不那么明显,外资未来在华投资制造业依然会有不错的赢利前景。
外贸疲软倒逼企业拓内需结构性“用工荒”日趋加剧
在走访中,企业主大都反映,出口形势相比2008年虽有起色,但同高峰时相比仍有不同程度下降,而且海外市场需求一直疲软,短期内仍未看出有明显起色的迹象。尽管企业意识到拓展国内市场的重要性,但却面临新一轮企业扎堆内需带来的激烈竞争。
此外,制造业还面临基层生产岗位“用工荒”犹存,结构性“用工荒”日趋加剧的紧张局面。每年年后,东部沿海制造企业普遍会面临“用工荒”。作为传统制造业聚集地,天津滨海新区制造业今年预计用工缺口在6.82万人。
一些企业反映,导致出现“用工荒”的根本原因之一是农民工的企业归属感不强,而这又是因为户籍、住房等问题造成的,直接导致打工者多抱有“候鸟式”心态。山东大学教授唐锡光认为,随着多地开展积分落户,保障房制度日益完善,未来解决“用工荒”要求地方政府及企业建立完善规范的劳动保障制度,重点培养技能工人。
核心技术缺失成致命伤转型升级急需摒弃观望情绪
部分企业对于转型升级存在一定畏难情绪,不愿意抛弃眼下仍有微利可图的传统制造。专家认为,这些都需要相关部门行动起来,为企业转型提供信心与制度保障。
天津市静海县大邱庄镇是国内最大的焊管加工基地,曾依靠钢铁加工业让农民过上富足的生活。笔者获悉,随着钢铁行业近几年跌入“寒冬”,大部分企业仍旧“拼资源、高消耗”,微利运营。工艺设备落后,产品档次偏低,更是影响了企业盈利能力。“开展转型升级,短期镇里的经济数据可能下来,但从长期来看转型势在必行,不能犹豫。”大邱庄镇镇长孔繁明介说。
核心技术缺失对制造业造成的羁绊,多数企业都深有体会。大族激光钣金装备事业部市场总监张雷说,该事业部主打产品光纤激光切割机是2009年从国外引进后再研发的,由于国内光源技术还不成熟,功率普遍偏低,所以核心部件仍旧需要从国外引进。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提醒称,人工智能、数字制造正在全球大范围推广,有可能使中国制造业原有优势逐渐弱化。当前,主要发达国家纷纷提出“再工业化”战略,要认识到这不是传统工业化道路的重复和回归,而是通过寻找新的科技创新战略支撑点,加快研发先进制造技术,驱动制造业发展。 (毛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