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装配线上的“专家”
——记全国劳模、中航陕西飞机工业集团部件厂工人赵平
工作中的赵平
当记者带着对全国劳模的崇敬之情,赶到中航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时,“意外”不期而至,因保密规定,未能在工作现场一睹赵平的风采。
漫长的等待过后……下午两点半,身着天蓝色短袖和黑色长裤工装的赵平,从工作岗位来到会议室接受采访。此时,他脸上的汗渍尚未干透,面对记者,他谦虚地说:“我今天所有的荣誉是公司和同事共同支撑起来的,它会促使我继续干好工作。”
谈及对赵平的印象,生产厂长王中成说:“他从1994年进厂至今始终保持了两个特点,一是没有浮华的语言,对任何工作都踏踏实实;二是勤恳钻研技术,在工作中有‘拼命三郎’的精神。”
1999年进厂跟随赵平学艺的何江说:“师傅身上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稳’字,工作不急于求成。”
赵平所在班组主要承担运八系列飞机中外翼总装装配、端面精加工等关键工序,以及某试验机后段斜台的装配安装工作,约占中外翼工种70%的工作量,劳动强度大、技术标准高、质量要求严。作为班组一名主操作手,凡经他手装配的飞机部件,无任何报废、超差现象,优质品率达到100%,年度完成总工时始终名列分厂前茅。去年他在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先后解决各批次飞机问题几十项。
进厂刚两年的孟聪说:“在赵师傅身上,我学习到了不断创新和超越的精神。”
由赵平撰写的《飞机发动机支架安装技术创新》、《飞机中外翼襟翼翼形安装技术改进》等多篇文章,被收入《汉中飞机分公司职工创新成果集锦》。他每年都会申报十余项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项目,由他制作的各种工装、夹具达十余套,其中很多项获公司级技术创新攻关项目奖和“五小成果”奖。仅去年,由他组织带领的分厂“小改小革”团队,完成的管理、技术改善提案达69项,其中他个人单独完成了12项。
部件厂一位领导这样评价赵平,他虽然是一名普通工人,但他的技术却堪称飞机部件装配线上的专家。在今年去北京参加全国劳模表彰大会的前夕,他还在工作岗位上,回来后直接投入到了生产一线。为解决某型机关键技术难题,五一期间他依旧坚守在岗位上。
面对以后的工作,赵平说:“现在我的责任不仅是把个人工作做好,更重要的是要做好技术的传帮带,促成一批劳动模范,培养一批技术能手。”
本报记者 杨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