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红裹兜
□赵德铭
前些日子,我回商州老家去探望正在病中的高龄老母亲。有天,来了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妪,她非要让我先说出她是谁不可。面对着这位满头银丝,牙已掉了几个,脸如核桃皮的老人,我回想了许久,也没有想起她到底是谁。最后还是她先开了口,她说:“你忘了,你小时每到端午节,就闹着让我给你缝裹兜哩!”,听她这么一说,我忙上前紧紧握住了她的手,亲亲地叫了一声:“玉石姐!”
在解放前后,我家住在商州黑山小安沟。当时这儿住着两户人家,一家是玉石姐家,一家是我家。因她长我三岁,母亲便让我叫她姐姐。那时山里孩子,且不说是女孩,就是男孩,也不知道什么叫上学念书,除了帮大人干活之外,就是玩耍,但作为女孩,从小就必须学会做针线活,因为出嫁之后,她们将要担负起一家人的穿衣缝制。所以从我记事时起,玉石姐已开始学着绣花了。
每到端午前夕,她都要筹划着做香包和缝制裹兜。我们先上山去采摘满山遍野的山杏,然后等逢集再拿到集上去卖钱。等钱攒得差不多了,再去买做香包和裹兜的原料。采摘山杏,也是非常危险的事。那时,山里树木十分茂密,里边野兽、毒蛇都有,而且杏树多生长在沟坎或悬崖边,树身又高大。在采摘的路上,我在前边拿着长竹竿打草驱蛇,玉石姐在后边唱着山歌驱狼赶豹。在采摘时,她爬上树去摘,让我在树下拣。有次一个树渣掉进了我的眼里,痛得我直哭。玉石姐见后,立即砸开一个嫩杏,将杏核的液汁向我眼里挤去,须臾,树渣就随着杏的液汁溢出来了。
别瞧玉石姐年纪尚小,但她的确心灵手巧。她做的那些小动物香包,还真活灵活现的;她做的那红裹兜,上边绣着莲花胖娃、红梅喜鹊等图案,煞是好看。在每年的端午节,她都要精心为我做一个红裹兜,在裹兜上方的两个挂带一侧,各吊着一个香包。每当我戴上这红裹兜,就能闻到一股香气,两只小动物在胸前飘来飘去。小公鸡与小狗,仿佛在逗乐玩耍,怪好看的,再加上红裹兜上的彩图,就形成了一道十分耐看的风景。直到几十年后的今天,每到端午节,我依然会常想起玉石姐,想起那红裹兜。
后来,我家迁居到沟外的平川,不久我又外出求学,从此再也没见过玉石姐。后来听娘说,玉石姐嫁到很远的另一个山沟里去了,从此在那儿生儿育女,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正是这无情的岁月,使那位心灵手巧、能说会唱、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变成了今日这副老态龙钟的模样,我真不敢相信,她就是我日思夜念的儿时小伙伴。而这却是不可违拗的事实啊!再瞧瞧自己,不也是双鬓斑白么?于是我寻思,对于童年的小伙伴,对于童年的趣事,对于那五彩缤纷的红裹兜,就让它们永远留在我美好的记忆中吧,让我啥时回想起来,都是说不完道不尽的温馨,而且愈是年老,愈是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