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因为爱,从未想过离开
——记化建公司高级电焊技师、2014年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邸亚秋
(上接一版)
和邸亚秋共事过的一位老同志说,邸师傅参加延炼会战,上山下洼,鞋带断了,找根钢丝一拧;十几米高的球罐,蹭蹭就蹿到了顶上;每一个战役,都是响当当、硬邦邦地干下来。整整7年,她参加了一个又一个重大工程。从延安炼油厂一期二期建设工程到连云港工程、从南京杨子乙烯工程到青海格尔木炼油厂建设等等,她从来没因为自己是女性而在工作上挑肥拣瘦,也没有因为住在简易房生活而不习惯,相反,正因她的乐观和努力进取,使她从一个黄毛丫头成长为公司及合作单位最值得信赖的焊工之一。
攻坚克难 实干成就梦想
功夫不负有心人。视工作为生命,千辛万苦却甘之如饴的邸亚秋,因工作成绩突出,1993年以管道、设备组对焊接射线检测一次合格率达98%的“岗位明星”身份,调任化建焊接中心焊接操作指导教师,在负责培训焊工的同时,随时出征攻克焊接难题。
2012年4月的一天,榆林天然气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加热炉管板发生渗漏。当时,正是甲醇市场销售最好的时机,停产一天就要损失数百万元,甲方领导非常着急,请求化建公司增援。公司领导第一时间想到了邸亚秋。接到通知,她就立即和其他两名焊工、一名热处理工火速飞抵现场,结合现场情况和管道金属的性能,迅速制定了焊接方案并立即投入焊接。当时,管板材质是特种钢,焊前要预热到200多度,加之操作空间狭小,焊接时炙热难耐。她和另外两名师傅采取昼夜轮班的作业方法。困了,就坐在地上打个盹,饿了,吃块面包喝几口水继续干,经过三天三夜的连续奋战,终于高效优质地完成了补漏焊接,随后又匆匆离开现场赶回公司。没有人知道,她的爱人也是这次调来的两名焊工之一,没有人知道他们距离上次分别已经快半年了,更没有人知道这次见面后,除了探讨抢修方案,他俩自始至终没顾得上问候对方一句。
2005年夏天的一天下午,靖西天然气一线泾阳段管道发生泄漏。当时,省天然气公司请了一家单位进行修复,结果修复了三遍,探伤检测仍不合格,若继续修复还不合格,此段管子就要报废。情急之中,省天然气公司想到了化建公司有个女焊工技术很高,便立即打电话联系。邸亚秋赶到现场后一看,焊口只有20公分左右长,是固定口不能转动,且不在管子正下方,偏左30°左右,加之焊接坑道仅有80公分宽、100公分高,人蹲下够不到、站起看不见,操作非常困难。然而,当看到现场数十双焦急等待的目光时,邸亚秋二话没说,仰着身子抬起头一干就是一个多小时,汗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从额头上滚落下来,衣服、裤子都被打湿了,她却依然不管不顾。当晚12点多,管道抢修成功,恢复通气。
有人问她,不累吗?她笑笑说,有时超负荷工作后,吃东西眼睛都是闭着的,用手指头才能掰开缝,但是每次听到经过自己亲手修复的机器设备正常运转后,随之而来的是油然而生的喜悦和自豪。
成为人师 教授毫无保留
“公司要发展必须不断注入新的血液”。作为公司的首席技师和焊接培训中心负责人,邸亚秋多年来总是以诲人不倦的精神将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宝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别人,培训了一批批合格的长输管道焊接技能人才。
2009年年初,邸亚秋接受了锆合金管道现场焊接施工工艺研究课题。在没有任何资料和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她和技术人员反复试验,开发出适合本企业施工条件的《一种锆管道焊接工艺方法》,并在当年榆林20万吨醋酸项目锆材管道施工中得到成功应用。2011年,她带领研发小组共同研发了06Ni9钢特殊材料焊接工艺,该工艺在集团勘探公司LNG10000立方米低温储罐焊接施工应用后射线检测一次合格率达99%,填补了化建公司低温储罐焊接业绩空白。在2013年、2014年化建公司承担的延长靖边能源化工公用工程083单元P91新型耐热钢焊接工艺试验及现场焊接施工和煤油共炼、煤焦油加氢项目高压管焊接、延长集团榆能化DMTO低温球罐项目焊接中,她带领团队开发出适应新型材质现场焊接的工艺,并对焊工进行了强化培训,使工程射线探伤一次合格率均达到98%以上。
在毫无保留传授技艺的同时,邸亚秋还多次担任教练,指导选手参加各类比赛。她总是根据学员的文化程度和技能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在实际操作中手把手教,使他们的技术在短时间内有了快速提高。2005年、2009年,她组织焊工队伍代表化建公司参加陕西省“宝桥杯”焊工比赛和陕西省焊工比赛,分别取得集体全能第一名;2010年,她组织团队代表延长集团参加陕西省国资委系统焊工职业技能一类大赛焊工选拨工作,取得团体第一名;2013年在“陕汽杯”第四届陕西省国有企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再次带队获得团体金奖和银奖,等等。
目前,她带领团队自主研发的焊接工艺就达三百多项,配合技术人员完成焊接工艺评定300余项。她个人也从1999年拿下人生中第一个比赛冠军到陕西省焊工大赛第一名;从陕西省技术能手到全国技术能手;从荣获“陕西化建劳动模范”到“陕西省技术状元”、陕西省高技能人才、陕西省“首批首席技师”、陕西化建焊接专业第一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等,凭着一股精神、一份执着,实现了人生梦想的华丽转身。
然而,无数荣誉的背后总免不了种种失去。29年,生活没有娱乐,甚至缺乏锻炼,工作就是“唯一”。于是,亲人朋友劝她,快快退下来好好歇歇享受生活吧,她却因组织一声工作需要延迟退休始终未离岗位。熟识她的人戏称她是“拼命三妹”,她却说,工作已成生命,因为爱,从未想过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