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5年06月24日

陕西工人报一线新闻 创业者的故事

当前版:第A3版:一线新闻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本版导读

一线新闻
03

创业者的故事

“我想让家人生活得更好”

6月20日,周六,端午节,许多人都选择走亲访友,或者外出旅游度过这个小长假。王斌却像往常一样忙活着自己的烧烤摊。“学生放假,时间比较自由,晚上吃烧烤的人肯定多,也想休息可是赚钱更重要。”

今年32岁的王斌,毕业后做过销售、当过后勤。“我大学学的是生物技术,当时是一门炒得比较热的专业,填志愿的时候脑子一热就报了。等毕业了才发现,这个专业非常难找工作,大多都是推销药的,还有不少是骗老年人买药的,我实在不想干。”年龄越来越大的王斌变得越发焦虑,每月两千多元的工资,怎么在这个城市立足。2014年,他无意中看到了陕西科技大学未央校区旁的一家烧烤店转让的消息,跟家人商量后他盘下了这家店。

“我想着怎么给自己干,总比给别人干强,没想到要操得心太多了。”王斌说。烧烤没少吃过,可怎么烤又是另外一回事。盘给他店铺的老板,只教了他两天就走了。第一天烤肉,肉总是夹生;第二天烤肉,调料不是重了就是轻了;第三天,又把肉烤糊了……前一个月里,他总是状况不断。只要有人说烤肉的味道不对,他立马就给别人重烤一串,慢慢地他的烧烤技术越来越好,生意也越来越好。“我们店里的老顾客非常多,有个学生,每天六点准时来买4串肉,2串面筋,我都提前给他烤好。还有许多学生晚上吃完了饭,还会来买上几串当宵夜。”王斌告诉记者,“我一个原来连饭都不会做的人,现在能被大家夸烤肉手艺好,其实挺自豪的!”

现在,每天早上7点半,王斌都要在离烧烤店不远的租住屋里开始一天的工作。一开始,先要处理面筋,3袋约40斤的面筋,要提前煮熟。接下来的3个小时里,切肉、腌肉、串肉一刻也不得歇。“我们卖的是3元一串的大烤肉,所以根本没法用切肉机切,全凭自己人工切,这样才能保证肉分量足。”直到12点半,王斌才将烤肉的前期准备工作做完。随便吃点饭的他,赶紧休息上两个多小时,因为每天晚上的工作才是“重头戏”。下午16点,王斌把准备好的东西拉到店里。17点支起摊位,准时开张。直到23点收摊前,他就一直站着烤肉,烤架冒出的热气,常常冲得他不能呼吸,带上口罩吧又闷热难耐。“夏天这烤架跟前至少有40多度,可是我烤肉要不停地撒调料,所以旁边连个风扇也放不成。”

“每月的纯利润能达到8000元。”王斌说,这样的收入确实比他之前的收入要翻上几番,可是却异常辛苦。“我只雇了个小工打下手,一方面为了节约成本,另一方面也怕烤肉腌制的‘秘方’被别人偷学去。我想再干上几年,攒点钱,盘个大点的店,希望可以让家人过得更好。”本报记者 钟洁

琴键上的创业者

6月18日,下午3点,张瑞菲准时出现在雪韵艺术培训中心。整理书籍、查看学生的学习进度表……直到下午4点30分,她没有一刻休息,而她已经是怀孕6个月的“准妈妈”。“没办法,虽然现在培训中心早已经上了正轨,可是操心惯了,闲不住!”

下午4点30分,张瑞菲开始今天的第一堂课。“大臂打开,像张老师一样,不要夹着。”“五指立起来。”“很好,继续保持。”……一节课60分钟,张瑞菲的指导声就没停下过。“很多人觉得带小孩的钢琴课肯定很轻松,其实是非常辛苦的。孩子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要不停纠正他们。”

晚上8点,张瑞菲送走了今天来学琴的第三个学生。等回到家已经是晚上9点了,“自己创业,总是苦点,但是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很开心。”

“钢琴对我好像有种魔力,只要弹起钢琴我就特别安心。”张瑞菲说,她开始学琴的时候其实已经7岁了,不算最好的年龄。可是就凭着喜欢和刻苦,她越弹越好。高考时,她毫不犹豫选择了钢琴专业。

大学期间,由于她学习突出,老师介绍了不少学生给她让她兼职带课。当时没什么带课经验的她,就成天待在图书馆里看各种幼儿钢琴入门的书籍,遇到不会的就赶紧去请教老师。大学毕业后,她在一家银行上起了班,可是出于对钢琴的爱好,她还一直利用业余时间在外教钢琴。一年后,她辞职了。“很多人当时不理解我的决定,觉得银行稳定工资高,可是我还是不想放弃我的钢琴梦。”辞职后,为了学习经验她在一家培训中心当起了全职老师。

2012年,在中华世纪城一个90平米的两居室的出租房里,张瑞菲的雪韵培训中心开张了。装修、买钢琴、房租花光了她毕业后的积蓄,可是生源却不怎么好。“除了要想尽办法招生,邻居也让我头疼不已。”原来,由于经验不足她租的房子楼板隔音不好,尽管她花了大价钱做了隔音板,可是还是对周围的住户有些影响。她买了东西,去给邻居送,说尽了好话,保证不会影响邻居的休息,可是只要她一开课,邻居还是会立刻到物业投诉。在坚持了一年后,她不得不关门停业。

第一次创业,让她赔光了积蓄。可是不服输的她,在家人的支持下,两个月后新的培训中心在华府新桃园重新开张。有了上次的教训,她的教室开在了临街商铺的楼上,不会影响周围的住户。为了招生,她印了许多传单,每天都在小区里发放,可是很多人看也不看就扔了。她就转换方法,准备小礼物,给登记电话的小朋友免费发放。“晚上我去招生,白天我就按登记的电话,挨个打过去。运气好的时候能招到一两个试听的,但是很多时候人家一听是培训中心的电话就直接挂掉。”就这样,她总算招来了几名学生。“虽然只有几个学生,但我上课也不能凑合,我坚信好口碑就是活广告。”为了打造好口碑,她编排课程、与孩子不断沟通。年龄小的学生,坐不住,她就把一节课拆分成两节小课;学生练琴练得好,她就给学生发“你真棒”卡片,积分可以兑换礼物;学生在家练琴的时候,她要求家长拍成视频发给她,及时指导……用心对待学生的她,获得了很多家长的肯定,来找她学琴的学生越来越多。

现在,张瑞菲正打算扩张自己的培训中心。“在我喜欢的领域可以干出一番事业来,很有成就感,我会继续努力下去。”本报记者 钟洁

无声餐厅的当家人

沈在祥(左一)

“作为听障的我们,要感谢上帝给了我们一双敏锐的眼睛……我很感谢我的老板给了我这个平台……以后会有很多爱心人士给我们提供平台……”两名听障人士一个用手语,一个用艰难的口语发表着感人肺腑的演讲,引起了在座学生们雷鸣般的掌声。

这是6月18日下午两点,西安市第二聋哑学校会议室里的一幕。爱湘虾蟹无声主题餐厅10余名员工在总经理沈在祥的带领下来到该校送爱心,为这里的师生们送来了粽子、绿豆糕、西瓜、书籍。在两位听障服务员发表演讲后,沈经理也意味深长地告诉有听力障碍的学生们,一定要自立自强、刻苦学习,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别样的人生。

让人好奇的是,作为一名仅拥有300多平米的私营餐厅老板,为什么要去聋哑学校送爱心?

其实演讲的两名听障人士是沈在祥餐厅的服务员,而且是一名是领班。沈在祥的餐厅名叫爱湘虾蟹无声主题餐厅,15名工作人员中12名均为听障人士。

送完爱心,下午四点,回到位于东大街案板街的无声主题餐厅,穿着统一服饰的服务员们整齐地站成两排开班前会,一名手语标准的员工在前面用口语与手语传达。

装饰独特的餐厅里,每个餐桌上都有一个四个键的呼叫器,上面写有“加菜、酒水、买单、服务”,“帮扶贫困残疾人,共享社会关爱阳光”类似的标语随处可见。

沈在祥说:“其实我是一个比较感性的人,容易被周边的人感动!”

2001年28岁的沈在祥因为擅长做上海菜,被西安的一家三星级大酒店挖过来做大厨,2008年时年薪已达上百万。在西安的几年里,他爱上了陕西的文化和饮食,决定自己出来做老板。刚开始在万达广场开了面馆,为10多名外来务工者提供了就业机会。

“慢慢地我越来越喜欢西安这座城市,决定留下来,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事业。201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一些听障人士,被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感动!”感性的沈在祥就想把自己所从事的餐饮服务行业与听障人士联系起来,想为听障人士提供一些工作岗位。

此后,他去全国各地的无声餐厅参观学习,重庆刘一手火锅店,北京的无声餐厅,榆林的无声餐厅……全国的无声餐厅他跑遍了。他到残联咨询,与陕西省聋人协会主席交流,寻找最适合听障人服务的餐厅模式。在朋友及家人的支持下,经过两年多的筹备,终于在2015年初成立了西安市首家无声餐厅——爱湘虾蟹工厂,这是一家以湘菜为主打的工厂式餐厅,消费人群为年轻人。

“过去,聋人在餐饮业服务,大多从事的是保洁、洗碗、配菜等‘幕后工作’,现在很多无声餐厅,聋人都已成为了为顾客服务的主角,但其余几家都是以火锅为主,相对来说操作简单,但我们餐馆是以点菜为主,对服务员的要求更高!”沈在祥自信地说,“经过几个月的营业,我们的服务员完全能够胜任!”

采访最后沈在祥表示,自己还会开分店,为更多的听障人士提供就业机会,他也希望社会更多地关注聋哑人,多关注残疾人,给他们提供自食其力的机会。

见习记者 古晓娟

能人付波的成功之道

今年43岁的付波,1971年出生于安康市白河县双丰镇。初中毕业,他才第一次走出家乡的大山深处,去过一趟县城,也就在这一次他萌发了要走出大山去创业的梦想。因此,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利用学校寒暑假期间,他就曾分别去河南的煤矿、山西烟台的金矿当过矿工……

中学毕业后当了几年民办教师之后,在一位远方亲戚的帮助下,他顺利进入十堰市的“二汽”谋得了一份工作,工作规律、轻松,而且待遇也不错。第一月工资75元,第二个月就涨到了93元。这份在当时让别人羡慕并求之不得的工作,而他却也只干了近一年。

再次辞职之后,通过考察,他便选择在十堰火车站附近开了一家饭店。当时火车站附近的52家大小饭店老板中,他是年龄最小的。其他的饭店还没有“雅座”的时候,而他的饭店第一个有了“雅座”,现在叫“包间”。并对服务员实行了基本工资加效益工资的薪酬制度,现在看来并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但是在当时那可谓是创举。

当时在饭店生意正常之后,他又发现了一个商机,每天晚上八点后火车站就没有了公交车,晚上十点钟营运仅有的一辆公交车远远不能满足夜晚期间下了火车的旅客需求,而那是还没有出现营运出租车,于是他买了一辆摩托车利用空闲拉人挣钱,现在时髦的叫法是“跑摩的”。他的这种经营意识和行为,在那时亦是非常新鲜。

当大家都学着像他一样在火车站跑摩的时,他却收手了,返回到家乡白河县双河乡,面对当地只有一辆拖拉机跑运输的情况,在他们乡里第一个拿回了大卡车驾驶执照后,用开饭店和跑摩的挣来的积蓄,先后购买了卡车、客车,在当地跑起客运、货运来。同时,在家乡开了商店,而他的商店经营也与别人不同。他说:“别人有的东西我不卖,我卖的东西别人没有”。又有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大城市开始流行“卡拉OK”,便立即在家乡的街道第一个办起了“卡拉OK厅”,并兼卖录音机磁带、碟片。由此,家乡人在看到他赚钱的同时,感慨并传说着他的聪明和精干:“付波是一个神人哩”。

后来经朋友的引荐,他再次到十堰市创业,从单独承包一个1.5万元的工程起步,由小包工头,到项目经理,再到承担几亿工程造价的建筑工程总经理。2006年他回到陕西,先后在西安、杨凌、榆林等地,介入经济适用房、煤矿开采等工程领域经营。2008年6月,付波在西安创立了“陕西怡豪矿业工程有限公司”,通过短短六年来的跨越式发展壮大,他的企业目前形成了以“陕西怡豪投资控股集团”为龙头,控股或参股了陕西怡豪矿业工程有限公司、陕西中茂投资有限公司、上海中陕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陕西怡豪建筑劳务有限公司、白河县双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陕西怡豪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等多家子公司,并成为我国西北地区比较有影响力的民营企业之一。 本报记者 杨志勇

建筑业的“女中豪杰”

素有“省门第一路”的西安咸阳机场专用高速公路,是西安、陕西的一张名片,是海外游客认识陕西,认识西安的开始。这道门的形象如何,将给来西安的客人以深刻鲜明的“先入之见”。而“仿汉式”的机场收费站大棚让前来西安的客人“眼前一亮、心头一震”。

这一造型为古城堡,长118米、宽29.3米,塔楼最高距地面29.7米的机场收费站大棚是由陕西沂洋实业有限公司所承建的,该公司自2002年成立后,先后承建了很多标志性的工程,合格率100%,遍及全省各地。而该公司董事长吴沂洋曾是一位下岗女工,一位自强不息的女创业者。

出生于老革命家庭的吴沂洋,从小在父母身上学到了很多精神,自信、自立、坚强……90年代,国企的下岗潮来袭,吴沂洋主动要求下岗。

“那时候年轻,准备做一件事情,不会考虑太多的困难。”吴沂洋这样回忆道,刚下岗也在外面打了一年工,“虽然家里人都持反对意见,但我就是想做一份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

1995年,全国都在搞基础建设,建材需求量大,加上周围有朋友在做建材生意,吴沂洋就下定决心要自己创业。在家人及朋友的支助下,开了个小的建材店,卖装修材料,接些小的工程。

“那个时候,自己一个人要看店,还要出去拉客户,从未休过节假日,只有在年三十才能休息!”吴总说起刚创业的艰辛很是平静。

由于信誉好,回头客很多,店面逐渐扩大到大雁塔、大明宫、太华路等建材市场。

直到2002年,房地产市场热起来,原来单一的建材销售商店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只有集建材销售、安装施工、工程施工为一体的专业建筑总承包公司才能满足市场需求,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吴沂洋注册了陕西沂洋实业有限公司,开始承接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建筑室内外装修工程和网架工程的制作安装等。此后几年,先后承接了金石国际大酒店、杨凌西农大教学楼等装饰装修工程。

“2008年,公司遇到了一个大的发展机遇,就是机场高速收费大棚工程。那一年天气正热的时候,我们公司经过公开招标承接了这个工程。”

2008年国庆节期间,吴沂洋带着团队在做标书,没有休息过一天。10月底工程中标后,需要近百万的保证金,前期启动也需要几百万的筹备资金,资金成为摆在面前的大坎。“真是车到山前必有路,这么多年过去,最感激的还是亲人和朋友!”原来为了帮助其渡过难关,父母把房子抵押了帮助贷款,加上朋友帮忙,工程于12月底前顺利开工。

“过年都是跟工友在工地上度过的,在年夜饭的饭桌上,兄弟姐妹都到了,老父亲非要等我,但我还是没能回去!”说起这个吴总有些歉意,“组织人员、工队选择、材料进场……我都必须事无巨细,到2009年的7月工程顺利完工,我才睡了一个安稳觉!”

这一工程顺利验收后,公司积累了先进的施工经验,声誉大振,员工的自信心,自豪感也增强了,很多施工难度大的工程主动找上门来。吴沂洋开启了成功的大门。

见习记者 古晓娟

常怀善念的企业才能永久

一个创业者为什么会成功?一是他们的为人处事,二是他们历经风雨后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多年磨砺后的稳健。第一次见到陈永,记者便能感觉到他的这种潜质和魅力。作为一名成功的创业者,陈永再次以他独特的处事风格向人们印证,一名成功的创业者不仅需要搏击商海的魄力,更需要常怀善念的定力,如斯,企业方能永久立于不败之地。

陈永如今是西安昌隆医药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提起自己做医药的事,陈永笑呵呵地称,自己的老家陕西泾阳县白王镇,其实过去都是明朝皇族后裔,祖上便以做红花油生意为主。

其实,每个企业家的创业经历,都充满了艰辛和坎坷,陈永也不例外。1997年前后,高中毕业的陈永在那个小山沟里呆不住了,他想到外面的世界看看。当时最大的心愿就是当一名大车司机,收入稳定还有车开。1998年,陈永拿到了心仪已久的B照,但并没有先当司机,却当了长途大巴上的乘务员。不到一年的乘务员历练,使得他对芸芸众生有了一个认识,一辆大巴就像一个大舞台。他在上面卖票,同时他也是一名观众,天天看着不同的人生大戏,同时也练就了他接人待物的处事哲学。此后,他到了一家医药公司,开始了他的司机之旅。对于一个拿到驾照却买不起车的人来说,有车开确实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陈永对自己的司机岗位,很是兢兢业业,从不敢懈怠。可是,一次事故之后,彻底改变了陈永的看法。

那是2001年的一个秋后,陈永连续给公司送货开了大半天车,疲惫不堪,不觉间就犯起了瞌睡,一瞬间车不知怎么地就翻了!醒来之后的陈永从破掉的挡风玻璃里爬出来,摸摸自己的头还在,又摸摸腿也还好着,他长跪在地,感谢上天没有夺走自己的生命!这次事故之后,陈永对人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涅槃后的重生使得他更加内敛和坚定。他决定自己创业,开办一家医药公司。

陈永告诉记者,企业创办初期,自己一个人干了总经理、库管、会计、业务员的所有角色。可公司刚刚创办,便逢上了非典。各个单位的大门紧闭,提防着任何一个陌生的面孔。那些日子里陈永骑着一辆大踏板摩托车在街头漫无目的地转悠,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街上也没有行人,个个店面大门紧锁。眼看着成十万元的货物压着卖不出去,陈永心急火燎。就这样持续了好些日子,非典终于过去了,陈永的医药公司开始逐渐步入正轨。如今,公司已经解决了300多人的就业问题,员工里除了大学生,还有一些外来务工人员和残疾人。

2013年,企业已经开始步入正轨。在陈永看来,一个人的善根是与生俱来的,但也得后天的修炼。因此上公司的招聘,陈永尽量考虑那些家庭比较困难的,身患残疾的。有一次,公司一名员工下班后身上财物被盗一空。陈永知道后拿出自己身上的1000元交给员工。像这样关心员工的事,还有很多。陈永觉得都不值一提。

除了一个企业家的身份,陈永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大香山慈善功德会副会长。这些年里,陈永不停地在各种场合捐款捐物。他告诉记者,自己在慈善路上做的事,虽是小事,但积少成多,必成大善。他希望自己能以实际行动善行天下。 本报记者 兰增干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