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陕北矿业公司安全管理“1235”见成效
本报讯 陕北矿业公司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牢固树立“预防为主”和“安全事故是可以避免”的理念,结合自身矿井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了“1235”安全管理模式,实现了安全生产工作目标。
“1”即一号工程:该公司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的位置,作为“一号工程”严格落实。一是政治上的“一号工程”。从讲政治的高度狠抓安全生产工作,把安全管理是否重视、管理标准是否严格、制度执行是否到位、安全业绩是否良好,作为衡量一个单位、一个班子政治上是否可信、可靠、可用的标准。二是责任上的“一号工程”: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一把手的第一责任。实行矿长负责制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坚决让不履行安全职责的干部丢面子、丢票子、丢帽子。三是工作上的“一号工程”: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要务,安全工作第一时间部署,安全问题第一时间解决。在确定目标规划、管理机构、资金计划、工程建设、科技攻关、技能培训、表彰奖励等方面,优先保障安全需要。
“2”即两大体系:安全质量标准化和安全生产精细化。该公司进一步加强了安全生产精细化和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坚持“人性化、现场化、工作化”,避免“形式化、表演化”,通过内外对标和创新实践,保证精细化各要素的精细推进。实现了责任落实精细化。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中心环节,实施由一把手亲自抓安全、负总责的“一把手”工程,健全完善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坚持安全目标管理。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全面落实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安全责任制度,切实把安全工作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人,落实到生产的全过程;实现了现场管理精细化。该公司把过程控制作为安全管理的重点来抓,要求各单位编制操作规范、工作标准和工作流程,制定过程控制的目标和工作措施,切实加强过程管理,实现超前预防,过程控制,结果达标;实现了考核奖惩精细化。公司全面推行了《职工个人安全账户管理制度》,使职工增强自保互保意识,让广大职工把安全生产管理作为一项与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工作来主动抓、亲自抓,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调动全员参与安全生产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建立公司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3”即三条主线:一条主线是坚持超前防控保安全,该公司通过从思想上、目标上、技术上、能力上、装备上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预防,抓住安全生产的主动权,保障了企业的安全发展。第二条主线是继续狠抓“三基”工作管安全。该公司把区队安全管理作为安全管理的基础和关键,通过对区队班组的管理,努力实现了六个转变:安全管理由传统管理向先进管理转变;管理目标由“零事故”向“零三违”转变;管理方法从被动约束向综合激励转变;员工安全责任心由“他律”向“自律”转变;员工安全素质由思想认知向行为规范转变;员工安全态度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和“我会安全”转变。第三条主线是对标学习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公司以黄陵矿业公司为标杆,生产矿井以红柳林煤矿为集团内部标杆,以韩家湾煤炭公司为公司内部标杆,并要求与国家行业标准及管理规范对标,不能顾此失彼,通过各类对标,寻找差距和短板,及时制定整改方案并组织实施。为了做好兄弟单位先进、成熟管理经验的“嫁接”,公司还专门派驻各单位优秀区队干部去关中老矿区挂职锻炼,真正把老矿区的好经验、好做法带到陕北矿业公司,此举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5”为“五零”目标。“五零”目标是该公司的安全终极目标,在集团公司“三零”目标的基础上,该公司提出了“防灭火CO‘零超限’,作业环境‘零隐患’,生产过程‘零违章’,安全生产‘零事故’、‘零伤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公司按照“预防为主、过程控制、严格管理”的安全管理思路,加大了安全投入,不断改善生产环境,实现了安全生产“五零”目标。 (张凤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