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贵有自知之明
·张林奎·
“自知之明”来自《老子》十三章中的一句名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其意是说,能正确认识别人的人算有智慧,能够正确了解自己的人就是联盟,能战胜别人的人叫有力量,能够克服自己缺点的人才是强大。
自知之明是人生最可宝贵的处世经道。其意是说,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去正确估价自己,要一分为二,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既看到优势,也要看到缺陷和不足。正如俗话所说的“要知道自己的半斤八两”、“能吃几碗干饭”。既不要过高估价自己,也不要过低估价自己。过高会产生骄傲自满情绪,过低则易产生自卑心理。有位歌舞厅的歌手,自命不凡,连一些著名歌星都不放在眼里,在一次轮番上台演唱时,听众没有人点他的歌,别人走红,对他却冷落。他才发现自己道行尚浅,无论在声调处理还是感情释放上都和别人相差甚远。看来,这位青年歌手缺乏自知之明,他不能正确对待自己,不知人上有人,天外有天而孤芳自赏。
要有自知之明,必须常检查反省自己,多做自我批评,不断总结和吸取经验教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俗语也说:“静坐常思己过。”都是说人要经常照镜子,才能心明眼亮,头脑清醒。否则糊糊涂涂、浑浑噩噩度日,断不会成为精明强干之人,也不会有大作为。汉高祖刘邦识字不多,出身低微,但有自知之明,他深知要夺天下、建伟业,只靠本身的条件是难以奏效的。他重用了一批出身低微的人,他礼贤下士,知人善任,博采众长,集中了众人的智慧才打败了项羽。他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顿百姓,供给粮饷,不绝粮道,我不如萧何,战必胜、攻必克,率百万之众,战于沙场,我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我善用这,此是我夺取天上的原因了。”说得何等谦虚,但也确实隐含着自知之明。相反,项羽虽然在楚汉战争中失败,但也算是英雄(中国历史不以成败论英雄),他的失败缘于缺乏自知之明。项羽性格刚烈,力大无敌,残忍粗暴,陶醉于自己的武功,只相信马上得天下,还不善于用人,还诛杀功臣,过高估价自己的力量,老子英雄天下第一,结果适得其反,这是英雄的悲剧所在。
唐太宗虚心纳谏“以史为镜”、“以人为镜”才成为一代名君,开创“贞观之治”之盛世。
巴特尔说:“没有自知之明,固执己见是难却的疾,不善自圆其说,故自欺欺人是难医的病。”要自知之明,就要用唯物辩证法去观察一切,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不要用片面的、静止的、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只有这样,才不会犯主观、固执、偏激走极端等形而上学的错误。
自知之明的核心是一个“知”字,自知却自己了解自己。古人云:“不患人之不知己,患不知人也。”一些人老是埋怨别人不理解自己,患得患失。你连自己都不了解,何怨别人不了解自己呢?因此,只有自知才能辨是非、明事理,目光远大,处事果断而稳妥,才可少走弯路,少犯错误。 (白水煤矿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