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5年07月14日
煤业化工专刊-综合
06

蒲白矿业朱家河煤矿

逆势而为谋发展

面对煤炭市场“寒冬”,蒲白矿业朱家河煤矿按照矿业公司“老区做精,新区做强,蒲白做优”和“走出去”的战略目标,直面危机,早动手、抓重点、强管理,形成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管理体系,抒写着老区矿井发展的新篇章。

强化安全管理 打造品牌矿井

朱家河煤矿在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上坚持“学创结合、重在创新”的原则,充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从建设精品头面和精品硐室入手,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全方位提升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将“亮点”质量标准向“片区”及所有地点延伸,促进了矿井质量标准化建设全方位、动态化、流程化达标。

在创新安全管理的同时,朱家河煤矿立足实际,以打造老区品牌矿井为目标,从四采区建设入手,创建精美线路和精品采区。一季度重点集中改造四采区轨上,安装无极绳绞车,打造四采区精品采区;亮化四采候车室,打造精美线路、精品硐室。二季度围绕四采轨上精品采区,坚持按标准精细操作,全面提高工作面工程质量。

朱家河煤矿把依靠科技、精采细掘,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使全矿上下牢固树立“一等二看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的干事观念,科学组织生产,通过优化工作方法、改进革新设备等小改小革的活动,降低了劳动强度却提高了工效,使陈旧的设备重新焕发“青春”,企业的最终效益更是日渐提升。

强化成本管理实现经营目标

2015年,为实现“老区做精,新区做强,蒲白做优”的战略目标,朱家河煤矿积极采取措施,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在全矿范围内加强“艰苦奋斗过紧日子”的思想意识,制定了全矿经济运行方案,规范了各项经营管理。通过开讨论会,分析经济合理性,做到技术与经济有机结合,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润。通过建立经营决策、技术管理、质量保证、成本控制、一体化考核五大管理体系,将费用层层倒算分解,落实到每个科室、每个区队、每个班组、甚至每个员工身上。在四采集中轨道巷通过起底减坡,安设无极绳绞车,减少了各种小绞车10台,年节约电费4.2万元,节约人工费31.7万元,同时降低了运输安全隐患,有利于现场的安全管理。通过“修旧利废”、“以修带培”、“大修不出矿”等方式,减少设备的外出修理,极大的节约了修理费用。其中12509工作面回撤的110个综采支架,通过内部修理,节约资金400万元。

面对煤炭市场“寒冬”,朱家河煤矿积极作为,摒弃“等、靠、要、看”的思想,按照“四调整”的战略思想,实施“一减二压三下”的办法,加大人力资源管理力度,开展兼岗并岗工作;针对市场供需环境,采用集中生产、集中轮休作业法;加强劳动用工管理,采用指纹、井下定位双考勤;对全矿大中型库房清理盘查,加快了库房的盘活利用,将节支降耗工作落到了实处。同时,积极响应矿业公司“走出去”战略,承包建庄矿掘进工程,向蒲城清洁能源公司分流职工承接部分生产线外包工程。

建设特色文化 凝聚发展合力

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也是民族凝聚力的核心与源泉。朱家河煤矿把“以优秀文化凝聚干事创业精气神,用卓越管理推进持续发展新常态”作为企业的主要发展理念,围绕员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环境刷新、井下精美线路和精品采区建设。激励员工以实际行动传承并践行“实”文化,鼓励职工讲实话、干实事、求实效,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按照“老区做精”的战略目标,朱家河煤矿在企业文化创建中,突出“个性”特点。在应对市场危机的挑战中,多管齐下,重在传递“正能量”。通过安装石栏板、修复补充路灯、亮化美化矿区、建设工业广场文化墙等举措,为职工积极营造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用职工听得懂的理念来激励职工、鼓舞职工、引导职工,带动广大干部职工参与文化建设,提高大家的创造热情,凝聚干事创业精气神,在逆势而为的“寒冬”里,处处折射出“靓点”。在绿色矿井建设中成绩显著,污水已达标排放,矿区整体绿化率达到90%,真正实现了开发生产、工作生活、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家园

企业发展的根本是让员工能最大限度地得到企业发展带来的实惠。朱家河煤矿从构建“家园式”矿山入手,把关心员工生活、为员工办实事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大力推进井上、井下环境刷新工程,先后对矿区楼房、职工运动广场、职工浴室、职工宿舍、亲情餐饮中心、工业广场进行改造,成立了职工免费理发室、24小时综合超市等便民机构,对矿区内外道路修复一新,建起了企业文化广场、安全文化长廊,翻新了职工公园、停车场。定期组织女工家属开展井口“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对井下重点峒室、大巷、工作现场进行了美化、亮化,为职工创造了舒适、安全、温馨的工作生活环境。为职工免费洗工装、发放生日礼物、组织安全慰问演出,对困难职工和困难职工子女进行帮扶……一件件“暖心聚力”工程的实施,营造出了井下有安全感,井上有舒适感的安全文化氛围,在企业和员工之间架起了一座风雨同舟的“连心桥”,不断激发了煤矿员工“文明生产、体面劳动”的信心,增强了企业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党礼平 焦键)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