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5年07月20日
权益保障
03

旬阳疑似尘肺农民工进入排查要等多久?

本报6月29日二版报道的《旬阳尘肺病之殇——从农民工尘肺病患者难进入治疗程序看旬阳尘肺病救治乏力现状》一文有最新动向。让人欣慰的是,在本报报道的两日后,得到该县重视。该县组织安监局、人社局以及构元镇政府等方面对记者报道的有关当事人进行了约见调查。

目前,旬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已经收到了孙为义等7人的伤残等级鉴定申请材料。与此同时,旬阳县安监局也对杨发明、王道练等18人进行了核实登记,拟进一步比照处理。

然而,相对于这些寥寥无几的幸运者,仍有杨发正、王道平、孙为兵、孙正录、马昌锋、李久社、王有斌等三四十人依然彷徨,眼看着身体的各种症状越来越严重而无可奈何。

他们期盼着幸福

这些人曾经积极响应政府移民号召,迁居构元镇开花村安置点。山上的地无法耕种,失去固有的生活基础。落户该村的铅锌矿给了他们就业机会。

“我们以为贫穷的生活从此可以改变,不久的将来,我们家家户户住上小洋楼,家里充满欢歌笑语,迈上幸福的康庄大道……”马昌锋、李久社告诉记者。

“我们分别于2003年到2005年分别进入陕西鑫源矿业公司泗人沟矿从事钻工、渣工等工种工作。虽然干活辛苦,但我们一直很卖力,一直到2014年”他们如是说。

2014年五月后,矿方陆续让马昌锋,孙为兵,王道平等人离岗,没有给什么理由,单方面解除了劳动合同。

他们盼来一场噩梦

除了失去工作,更失去了健康的身体。“随之而来的是我们大多数下井工人出现胸闷、气短、关节疼等症状”杨发正、孙为兵等人告诉记者。

“不办辞退手续也不给补偿,我们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但没有结果。我们现在一边反映,一边自行诊断。我们坚信苍蝇飞过去都有影子,在鑫源矿干了这么多年不可能查不到。”

目前,孙正录被旬阳县红十字康锦医院诊断为“符合尘肺”;马昌锋、李久社等被旬阳县疾控中心诊断为“粉尘类职业禁忌症,建议进一步检查”;王有斌被十堰市太和医院诊断为“尘肺首先考虑”,并在该院自费进行肺灌洗术;杨发正被旬阳县红十字康锦医院诊断为“双肺改变符合轻度尘肺表现”……

处理结果路漫漫

多年来,他们虽然被更换了几个劳务公司,但一直在鑫源矿业公司泗人沟矿从事井下作业。然而就因为用工方一纸解除劳动合同,他们拿着检查结果多次要求矿方做职业病治疗,矿方都采取了不予理睬。

“我们申请县级各部门调解,但是一年来也无结果。面对病痛折磨,我们奔走在公司与政府之间寻找劳动法赋予的权益,遗憾的是我们一直得不到职业病诊断机构的诊断治疗,企业拒不支付单方解除务工关系的经济补偿,也无法进其他单位务工。现在我们普遍因病导致家庭困难。我们曾为鑫源矿业的发展和壮大贡献过力量和汗水,因从事的职业使身体病变,企业该不该承担医治我们的责任?我们渴望相关劳动保障法律赋予的权益得到落实。”王有斌、王道平、孙正录等人很无奈。

7月14日下午,旬阳县安全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汪波给本报打来电话称,自贵报报道后,他们很重视。目前几个部门联合会议决定,在孙为义等人伤残等级鉴定出来后,由构元镇政府或鑫源公司垫付,先行支付他们生活补贴,继续后续劳动仲裁等处理。其它排查中18人依照前面处理进行。针对尚未进入排查处理的杨发正等几十人,他们正在调取有关体检,工作等信息,待确定后进行有关程序。

本报记者 王何军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