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时代需要更多的张明俊
本报《大爱铸就秦巴魂》一文在全省引起强烈反响
7月22日,本报在一版头条位置刊发长篇通讯《大爱铸就秦巴魂——全国劳动模范张明俊的生前身后事》,在全省广大职工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许多职工、工会干部纷纷以各种方式表达他们对张明俊的敬意和哀思。安康市汉滨区总工会还向本报发来了感谢信。
“让我们看到了劳模的精神”
“明俊走后,当地职工群众和工会干部的心头始终像压了一块巨石,无法释怀。大家都在心底暗自发问——这么好的人怎么说走就走了呢?当7月22日从陕西工人报数字报看到《大爱铸就秦巴魂》的报道后,我内心感慨万千,惋惜明俊的英年早逝,在追忆他的点点滴滴中默默流泪。但同时又感到振奋,因为当地的职工群众没有忘记他、工会的广大干部没有忘记他,陕西工人报的记者更是为他奋笔疾书,缅怀他的生前身后事。这一切的一切,正如文章所附的短评中所说——总有一种精神感召我们,那就是新时代的劳模精神。感谢陕西工人报所做的一切。”安康市汉滨区总工会主席王衍柏看到报道后,第一时间给记者打来电话,表达他久久难以平复的心情。
“看了文章后,我才发现,作为张明俊的生前好友,其实对他的事迹了解并不全面。这篇文章详实、清晰、深刻记录了这位全国劳动模范的点滴细节。”王衍柏深有感触地说,“通过报道,可以看出陕西工人报服务大局、服务基层、宣传典型的超前意识、主动作为和良苦用心,亦可以看出编采人员的职业素养。再次感谢陕西工人报。”
王衍柏感慨,张明俊生前是一个非常低调谦和的人,十几年来,他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把所有的爱都给予了他热爱的乡亲和员工,但他的事迹却不为外界所知。如今,他离开了,但他身上所涌现出的新时代劳模精神所产生的巨大正能量,不仅鼓舞、激励着他的亲友和身边的每一位同事,还鼓舞、激励着当地的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张明俊的事迹太需要宣传了。
王衍柏说,陕西工人报对全国劳动模范张明俊的报道,是对当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的最好践行。文章对广大职工群众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劳模精神,起到了引导作用,不愧是党的喉舌、工会的喉舌。
王衍柏表示,当前区总正在按照汉滨区委的要求,研究部署如何深入推进学习张明俊的事迹。
“值得学习的精神标杆”
正在距离安康市区一百多公里的乡镇检查工作的汉滨区总工会副主席谢承功致电记者说:“听到陕西工人报刊发张明俊事迹的报道后,我和随行工作人员利用中午休息时间,专门找到了一份7月22日的陕西工人报,认真阅读了好几遍,从文章中看到了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标杆。”
安康市一机关干部刘先生称,在朋友的微信平台中读到这篇报道后,想第一时间找到一份陕西工人报仔细阅读,但因为单位订阅的陕西工人报被大家争相拿走,所以决定从此自费订阅陕西工人报。他说:“作为安康人,我更愿意张明俊的精神能够发扬光大。”
汉滨区总工会副主席赵睿说:“当地很多读者阅读文章后,纷纷表示要到张明俊所在的村庄去看看,去感受新时代的劳模精神。”
“激励我们勇往直前”
从7月22日到昨日下午五点,全省各地的读者纷纷给报社打来电话或在记者的微信、QQ空间留言,表达自己的看法。
汉中一企业职工黄新为说:“张明俊的事迹催人泪下,他身上所体现出的正能量会激励更多的人在工作中攻坚克难、在生活中无私奉献。”
咸阳网友给记者留言说:“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为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上,需要更多的‘张明俊’来带动和激励大家勇往直前。”
“张明俊事迹所产生的正能量,作用不可估量。”网名叫“阿福”的延安一企业职工说。 本报记者 杨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