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一枝一叶总关情
——全国劳动模范张明俊轶事录
上接一版
私车成为“公交车”
张明俊生前的司机郭超回忆,自从张明俊有了私车,他就从来没有坐过前排,不是他不坐,而是为了尊重乡亲,每次都将副驾驶的“尊位”坚持让给别人。
郭超至今还记得,那是一天傍晚时分,大雨滂沱,他送张明俊从城里办事返回天柱山村时,途径安康三桥头,见到路边一位六七十岁的老人正在等车。张明俊急忙对他说:“停下,问这个老人到哪里,把他捎带上。”待这位老人上车后询问得知,其家距离他们村五十多公里,在另外一个叫左龙镇的村子。本来在其经过天柱山村的途中,张明俊就可以下车回家,但他担心司机一个人在雨夜返回途中的安全,便陪着郭超将老人送到家里,待返回时已经是晚上十点多。
“平常,无论是他的车从乡下进城,还是从城区办事返回乡下,只要车上还有空座,遇到路上走路的人或者乘车不方便的人,他都会主动打招呼,给别人提供方便。”长时间在一起相处,郭超也养成了这样一个习惯,不管张明俊是否在车上,只要他开车上路就会这样做。
郭超笑着告诉记者,张支书有一句口头禅,叫作“日行一善,胜造七级浮屠”。
“乡亲们不管谁家有红白喜事,只要找到他需要借车,他哪怕有再重要的事情,都会爽快答应。”郭超说,别人的事情就像他的一样,从没有让任何人扫兴而归。
除此,张明俊的私车就是村干部的公务车,而且保证随叫随到。村委会主任王本功坦承:“村上干部因为工作经常用人家的车,但是从来没有给他报销过一分钱的油费。”
礼貌对待每个人
“我们之间没有亲戚关系,但人家按照年龄把咱称呼‘表叔’,尊敬得就像亲表叔一样。”村上的老支书汪金成说,“明俊接人待物的细心周到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人家早年创业挣了些钱,又在当地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但明俊在任何场合都非常谦和低调,有礼有节,平易近人。”
“在工作和社会贡献之外,张明俊的个人修养也值得大家学习。”镇长李兴春回忆说,他调到该镇工作,与张明俊接触的一年多时间里,切身感受到张明俊为人处事的低调谦和。“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到镇政府机关开会或者办事是常事,但是他从来没有把自己的车开进过政府大院,每次都是将车停在附近,然后徒步走进政府大院。对于镇党委、政府或上级布置的任何任务,他从来没有因为任何理由有所推辞、懈怠,都是无条件接受并做到了高效完成。”
张明俊留给乡亲的印象是,没有村官和老板的“架子”,不管对谁都亲切随和。村民郭元英说:“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人遇见张明俊,他都是主动先给别人打招呼,不分贫富贵贱、男女老幼,都是一样尊重和友善。”
七组村民党明新回忆与张明俊的交往,感慨地说:“张支书对待老实人甚至比对待能行人还好些。”
“从来没有看见过张总在公司员工面前有老板的派势。”细心的郭超多年观察发现,每次陪同作为建筑公司老板的张明俊去公司的项目生产建设一线督促检查,张明俊下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恭敬地给大家轮流发一遍烟,一一打招呼问好。“即使在检查中发现个别员工工作上存在问题,也没有见过他高喉咙大嗓门地批评过谁。就是批评谁,你听他说的话也顺耳。”
“我二哥在家人面前说话让人听着都舒服。”张明俊在待人接物方面给他妹子张明霞留下的影响是:“紧抬头,慢开口”,意思是遇见人要快点抬头,主动礼貌打招呼,对人说事情,要在心里想好了再张口,说话语气要柔和,暖人心。
“每次有事想找他商量,赶到家里去,屋子里都坐满了找他说事的乡亲。”张明霞说,“我们看着都心烦,可是见二哥迟早都是笑呵呵的,不管谁进到他家门,他都一样热情,先是忙着倒水,问吃问喝,然后才是耐心说事。”
让乡亲一起“美”
张明俊热爱生活,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非常注意个人的仪容仪表等方面的形象,在家里也不例外。
张明俊的妻子陈光娣说:“他是个爱干净、整齐的人,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很注意自己的形象,包括在家里都一样,除了衣着仪表讲究之外,对于家里所有的小物件,他都放得有鼻子有眼,每次用完了之后都会放回原位,任何时候不管谁去再找,让大家都方便省事。”
“他几乎是每天都要理发,最多不会超过三天。”陈光娣说:“我有时候说他,你不嫌麻烦,而他调侃说,活一天就要把美好的一面展示给别人。”
陈光娣的说法,记者在瀛湖镇街道“紫金花”理发店也得到了印证,理发师傅徐峰说:“平时只要不外出,他基本每天都会来。冬天,早上天蒙蒙亮的时候就来了;夏天来的时候,相对比较随意一些。”
张明俊不仅自己爱美,他也希望乡亲们都爱美。为此,他还专门同街道的两家理发店师傅协议,让给全村以及周围的五保户、贫困户、六十岁以上的老人理发,理发费用由他承担。因此,他每年付给两家理发店的费用达八九千元。
徐峰告诉记者,张明俊每次去理发,遇见店里所有去理发的人,不管男女老少、贫富贵贱,他都主动要求自己全部买单。遇到乡下去的穷人或者家庭比较困难的人,他还要叮嘱她给理完发,抽空带他们到街道的食堂招呼吃顿便饭。当然这些费用,最后还是张明俊个人掏腰包。
“我有一个很厚的本子,记满了张支书多年来为此所支付的费用清单。他虽然没有这么要求,但咱得为自己的良心负责,知道把人家的每一分钱都花在了哪里。”
遗憾的是,记者未能够见到这个记账本。徐峰告诉记者,张明俊走了后,她每每看到那个记账本就悲痛伤心,便索性烧掉了。
“四个不能等’
张明俊从北京归乡后,在与家人亲友的接触和交往中,并没有谈到什么国家大事或者宏图大愿,而是经常奉劝亲友、村上的干部和群众,做人要做到“四个不能等”,即孝敬父母不能等,教育子女不能等,人做善事不能等,对待健康不能等。
在张明俊的妻子儿女和兄弟姐妹等亲友现在看来,这算是张明俊送给他们最宝贵的人生赠言。提及这四句人生忠告,他们各自的感受十分强烈。
陈光娣说:“每年春节,明俊都坚持把他的大哥一家人接到咱家里一起团圆,大家庭中有啥大事,他都是一人担当,尽量不给兄弟姊妹们添加任何负担。”
“二哥是兄弟姊妹公认的孝子。父母健在的时候,他再忙,都会抽时间回去陪同父母聊天,拉家常。平常也会忙里抽空找机会,把大家庭的所有人组织在一起聚会,关心问候大家。”张明霞说。
张明俊离世后,他的大哥嚎啕大哭:“老天咋不让我死,咋让我这么好的兄弟死了。”
通过自身努力,从基层调到市政府部门工作的张钦说,在教育爱护我们子女方面,父亲既是严父也是慈父。“父亲生前在做人做事方面给我们做出了榜样,而我们的成长也会让父亲在九泉含笑。”
“他可能意识到自己的病是被耽搁了,才有了‘对待健康不能等’这样的感悟。”陈光娣说。
对于丈夫生前拼命工作的劲头,陈光娣是赞成的,但她也坦诚地告诉记者,希望大家努力工作的同时,也要保重好自己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