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平凡岗位上的坚守
——记澄合救护大队最美员工彭德鑫
生活中的大男孩 训练场上男子汉
时值高温天气,室外温度已达到36摄氏度,当在澄合救护大队东区中队集训队训练场地见到彭德鑫时,他正挥汗如雨地在训练场上进行体能训练。集训队指挥员殷书华说:“为了能够在最短时间练出最好的成绩,他已经上上下下一遍遍练习爬绳了10余次,双手磨出血泡,贴满了创可贴。”
初见彭德鑫,年轻、帅气、阳光,是他给人的第一印象,了解他的人知道他还是单位文艺积极分子擅长演讲、舞蹈表演、诗歌朗诵等,190CM的身高,白净,爱笑,给人一种邻家大男孩的感觉。
2005年,从进入救护队的那一刻起,从老队长周连池的队史教育中,彭德鑫就深深地明白,要想成为一名合格救护队员,不仅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身体素质,更要超乎常人的心理素质,而这不经过严格的训练是达不到的。作为一名初出校园青涩大男孩的他,期间的酸甜苦辣可想而知。
在前期训练期间他每天都付出超乎常人的训练,每天天不亮起床进行万米耐力、爬绳、引体向上、举重等体能训练,除此之外,为适应井下灾区环境,每月在60度以上的环境里进行高温浓烟训练、负重万米训练。他和他的队员们常常在夏天冒着30多度的高温练队列基本功,练耐力,一站就是几个小时,长期的长跑、单杠、检力器训练使他们的手上、脚上磨出了厚厚的老茧,超负荷大运动量的训练,使刚到救护队的他身体吃不消,经常呕吐腹泻,一整套的训练下来,人累地连吃饭的力气也没有,长期的枯燥训练周而复始的生活,使他的心里产生了动摇,但最终为了心中的那份信念,更为了自己曾经的那份梦想,他硬是咬牙坚持了下来,也正是他的那份勤奋和坚持,很快他的各项业务和身体素质提高很快,第二年被破格提拔为小队长。
事故救援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
众所周知,抢险救灾,就是争分夺秒。作为一名救护队员就要有在各种挑战和危险面前敢于牺牲的精神,多年来,彭德鑫在每一起矿井事故面前,关键时刻冲在前,始终坚持奋战在抢险救灾最前线。
2013年7月23日,澄城硫磺煤矿发生火灾事故,当时他带领小队赶到事故现场时,一下车,就被现场的情景惊呆了:一大群矿工的妻儿老小眼巴巴守候在井口周围,看着那一双双充满着焦虑和期盼的泪眼,那种责任感督促他来不及片刻休息,立即进入抢险救援之中,在随后的矿难抢险中他带领队员们冒着生命危险,一次次进入灾区进行抢救。由于硫磺矿是小煤窑矿井,一氧化碳浓度高,能见度低,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加之新队员多,没有实战经验,恐慌心理严重,为了稳定队员情绪他就告诉大家:“只要里面有人,我们就必须进去!不要怕,你们跟着我。”由于火灾致巷道内木棚破坏极为严重,很多地方根本无法站立通过,而他本人又身材高大,必须爬行才能通过,当时他就是手脚并用,来回穿梭于巷道内十几次,手和腿被磨得鲜血直流,最后顺利地完成了救灾任务。而他却因为自己工作时间过长、过度劳累而瘫坐在事故现场,半天起不来。
为了提高苏生器的操作速度,他几十遍甚至几百遍地反复拆装,即使手破了皮,也不曾喊过一声苦或累;集训期间,他总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离开,当别人休息时,他还在为自己“加餐”,在别人还未起床时,训练场上他已是大汗淋漓……“训练场上的拼命三郎。”队友这样评价彭德鑫。
这次被选拔入集训队参加集团公司技术比武已经1个多月没回过家了。救护队是实行军事化管理的单位,坚守岗位24小时战备值班,他已记不清多少年没有和家人在一起过团圆年了。记得在大队举办的一次联谊会上,邀请他的妻子发言,当谈到作为一名救护队员的妻子时,他的妻子几度流泪,她说:“作为一名救护队员的妻子,家里的一切都要学会自己承担……”当孩子生病时、当家里的老人无人照顾时,多想听到他一句安慰的话语,而此时自己的爱人却因坚守在战备值班上的工作岗位上无法脱身。而面对妻子的委屈、埋怨、老人的唠叨,他除了内心感到深深的愧疚外,选择的也只能是沉默……有人曾经问他:选择这份工作你后悔过吗?他回答说:“我生在煤矿,长在煤矿,我们的煤矿养育了我们几代人,我们应该心存感恩,虽然苦点累点,能为我们的矿山做些什么,也是应该的。”
“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我就会义无反顾做下去。”他的勤奋、他的奉献、他的自强不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年轻救护人的执着、坚韧和担当。
(赵亚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