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儿女书写捍卫民族尊严的壮烈篇章
在坚苦卓绝的抗战历程中,三秦大地不畏日寇空袭,为全国抗战提供源源不断的兵源、粮源,接纳、安置了来自于敌占区的大量难民以及民生设施,在全国抗战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西安,民族之幸
说到西安在抗战中的作用,首当其冲当然是关乎全民团结抗战大业的西安事变了。众所周知,也正是这一事件,才促成了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而在此之后的两三年时间里,应该说,这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我们中华民族空前团结以御外侮的一段时期。
关于这一事变,其中可圈可点之处实在是太多了,而要了解其中真相,窃以为如下这些历史细节或可助人解读:
——1931年9月23日,也就是“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的第五天,西北军总司令杨虎城发表了《泣告全国书》,力陈抗战决心。1932年1月初,由共产党人刘子丹、谢子长领导的西北抗日反帝同盟军在陕甘边界成立。
——1934年7月,中共中央为推动抗日救亡运动,决定派出以红七军组成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一先遣队,之后,鄂豫皖根据地之红二十五军,亦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西征北上。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史称“八一宣言”。
历史选择了西安,民族的向心力选择了统一战线!
于此,还有一个起到穿针引线作用的地点,也是让人难以忘怀的,那就是后来成为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的西安市七贤庄一号。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当年红军秘密联络点的地下室以及秘密电台等,同时,也看到了后来在统一战线形成后中共中央统战部和联合招生委员会的一些珍贵资料。应该说,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其实就是共产党人在抗战时期于中心城市所设立的一处广交朋友的“茶座”,自然而然,它也就是共产党所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前哨阵地之一。
延安,救亡之火
在抗战中,延安是敌后战场的精神魂魄所在。在这里,共产党人于荒芜的山区土窑中,以惊人的毅力,克服了种种自然和政治上的困难。同时,这里的“抗大”、“鲁艺”和“青训班”等30多所学校,亦为抗日前线源源不断地输送着人才和干部。
在当时,这里是地广人稀,资源匮乏。但是,人们硬是在这里创造了许许多多的奇迹:他们开展大生产运动,发展经济,以保障供给;并以三三制的模式,建立起了抗日民主政权,在维护地方安定的同时,亦全面推动了地方各项民生事业的发展;而于其中所熔炼出的“延安精神”,则成为共产党人在日后走向胜利的精神法宝之一。
□邱轩洛
八路军在韩城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