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5年09月09日
头版
01

陕西借“一带一路”东风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两年前的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伟大构想,随后又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宏伟蓝图。“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两年以来,我国加快了陆海统筹的步伐,并逐步形成东西互济的改革开放新格局,为区域共同繁荣与和平创造了机遇。而作为古丝路起点和亚欧大陆桥重要枢纽的陕西,也借助“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东风,逐步打造出内陆开放的新高地。

事实上,正如陕西省省长娄勤俭所说,陕西不沿边不沿海,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内陆省份,对外开放也因此受制。但在“一带一路”的整体构架中,地处中国版图中心的陕西,却成为了“互联互通”规划中的关键区域,其在立体交通与互联网体系中的“支点”、“节点”作用正在日趋明显。

构筑陆路大通道、搭建空中走廊、推进贸易便利化,陕西正在打造通江达海的立体交通枢纽和国际商贸物流中心。据了解,近两年来陕西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900多亿,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了5000公里,新增铁路里程600公里,“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每周一班常态运行。陕西的国际航线已增至24条,西安咸阳机场也实现了“72小时过境免签”。为了更好地促进贸易通畅,西咸空港物流保税中心和西安铁路局获得国家批准,与9个省区共同启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检验检疫一体化;西安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开通运行,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正在陕西境内蓬勃发展。此外,陕西还在通过整合资源,积极申报丝路经济带自贸区,意图更好地发挥对外开放新高地的辐射带动作用。

而借助于丰富的科教资源,陕西在落实“一带一路”战略中,与丝路沿线国家在教育、技术、产业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合作。从陕韩产业园、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到与中亚国家在能源开采、精细分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领域开展的联合技术攻关;从陕西杨凌旱作农业技术的向西推广,到与中亚国家大学的合作联盟,科技、教育以及相关产业的跨国合作正成为陕西对外开放的新特点。

同时,陕西也在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区域间的互补联动,着力打造产业合作中心。丝博会、欧亚论坛,依托合作平台,陕西正在切实加大“引进来、走出去”力度,两年来陕西与中亚国家在基础设施、地勘、能源、农业等领域的合作项目超过百个。在“走出去”方面,陕煤集团在吉尔吉斯斯坦建成了该国最大的炼油项目,延长石油投资勘探开发吉尔吉斯斯坦11个油气区块,西电集团在乌兹别克斯坦设立了区域服务中心,星火集团与哈方企业签订了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协议。

“下一步,陕西将按照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寻找陕西与丝路沿线国家产业发展的契合点和共振点。在建好陕韩、中俄等产业园区的同时,争取中新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落户西安,加快推进中意航空谷、中吉空港经济产业园等项目。特别是在能源产业方面,争取上合组织能源俱乐部落户陕西,在能源资源开发利用、交易方式、节约高效使用等方面建立合作共同体,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储备基地。”娄勤俭表示。

而在民心相通的文化交流方面,陕西积极传承历史文化,着力打造文化旅游中心。据介绍,除了联合有关国家和地区成功将丝绸之路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外,陕西与中亚多国的相关州建立了友好省州关系。西安领事馆区获得国家批准,马来西亚与柬埔寨将在陕西设立领事机构。而诸如西安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首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等活动,促进了地区间官方、民间的文化交流。 (下转二版)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