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女教师丁海艳“阅兵”归来——
要像烛光一样照亮孩子心灵
丁海艳在北京
“大阅兵真是太精彩了,扬了我军威、壮了我国威。能应邀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观礼,我此生难忘!”在旬邑县马栏齐心九年制寄宿学校的简陋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回族教师丁海艳。
“看,这是我出席阅兵式时穿的衣服。”指着自己身上这套色彩鲜艳的民族服饰,丁海艳的脸上写满了幸福与自豪。
在当地,提起丁老师,乡亲们无不竖起大拇指:“丁老师,好人。”
在金盆村,有个叫谭三兴的孩子总称呼丁海艳——老师妈妈。原来,谭三兴父母双亡与姐姐相依为命,生活极为艰难,在得知这一情况后,丁海艳给姐弟两人送吃送喝并言传身教,使孩子身上的“野气”少了,变成了语言文明、行为规范的好孩子。
日常生活中,丁海艳常常组织学生到村里的“五保户”家中,给老人挑水、拾柴、做饭、洗衣……还自编节目给孤寡老人表演。从“五保户”的院子里,经常能传出孩子的歌声和老人舒心的笑声。
多年的辛勤工作,让丁海艳积劳成疾。几年来,为了治病,她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可即便如此,她还是放不下心爱的教学工作。丁老师的同事告诉记者:“有太多次,丁老师昏倒在讲台上,可她醒来后的第一句话总是——学生的课怎样了?”
提起这些天的“旅行”,丁海艳笑着说:“能有这样的机会,是我万万想不到的。8月底,我受邀参加国家民委组织的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赴江苏、上海、福建、北京等地参观考察,并作为全国少数民族代表参加了阅兵观礼。这次出去,真实感受到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同时也激发了我扎根教育事业的决心,好好培养下一代,要像烛光一样照亮孩子心灵,让他们用知识改变家乡落后的面貌。” 本报记者 兰增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