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心昭然
◇范江洲
丹桂飘香、秋风送爽。在这金色的九月,国家第31个教师节向我们款款走来。此时,我浮想联翩,心生几波感念,多想和盘托出。
有言道,人与人之间的心是相通的。我认为,从事教师这种职业的人,大凡都师心相连、师心相通、师心昭然啊!
感念一:那是上世纪文革之初,整天苦于无学可上的我闷闷不乐,父亲便从一老师那里给我借来了周谷城先生出版的《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中国政治史》《形式逻辑与辩证法》等书籍,让我边看边打发时间。虽然那阵我读起来很吃力、甚至读得不大懂,但也让我觉得一天到晚有事干,在那两年时间里我把这些书反复读了好几遍。
文革后,我在农村当知青时,从《光明日报》上的报道中看到年至82岁高龄的周谷城教授还健在,并忙于教学、著书立说,参与社会活动,立刻写信到复旦大学,请教一些问题。信发走后,又觉得自己行为太冒失,他老人家那么忙,能顾得给我回信吗?
大概过了仅10天,周老就给我寄来了回信。他老人家讲了自己的著述情况,还帮我分析上与不上大学的原因,教我怎样学习,并为我题写“坚持下去,一定有成”的鼓励语。打此后,我便开始努力学习,以至于后来我在几所大学的学习都有所斩获。这对我后来几十年中相继做普教、职教与宣教等“三教”工作,得益不浅。
感念二:我44年前的中学班主任,即后来成为著名教授的佘大平先生。当年,佘老师不仅给我和同学们传授语文知识,还在做人方面,更多地要求我们遵纪守法、讲究公德,锻炼身体,积极向上,争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劳动者。
前年春节之际,没想到我与时隔四十多年未见的佘老师联系上了。那天我有意无意地在网上百度了“佘大平”三字,立刻看到了“佘大平:湖北大学教授,中国水浒学会会长”和“湖北三国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的字样。再翻页,又看到余老师身着短袖,风度翩翩地在南京主持召开全国学术会议的照片。我马上忐忑地向佘老师寄去新年贺卡。没多久,佘老师就按我提供的电话给我发来短信。他非常高兴,说我还记得起他这位老师,并讲了自己何时离开略阳,考上研究生的;而且他也从网上看到我的“百度百科”介绍,感叹我们这一代人比他们还不容易,对我取得的一些成绩表示祝贺。
之后,佘老师又给我寄来一大捆他写的书。我将书一一分发给同学们,大家都喜出望外。有的问我要走他的电话号码,给佘老师打电话;有的说:“我们啥时集体去武汉看佘老师吧!”还有的说:“咱大家都托佘老师的恩和福,当年我们九班毕业的同学如今一个个都是60岁左右的人了,大家工作都比较顺利,而且现今都活得好好的。”随后,在汉中举行的师生聚会上,佘老师经大家请求,再次为同学们上了一堂《为自己的人生鼓掌》的大课,博得同学们的拥戴和赞赏。
感念三:前不久,我到在成都工作的孩子那里小住,在龙泉驿区艺锦湾打乒乓球时遇到一位曾在四川某地航天中学退休的杨泽飞老师。我们两个人聊着,话越来越多,简直就是相见恨晚。杨老师在中学教文科,他的爱人冯老师教理科。两人几十年在大山里相濡以沫,相互支持,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学生,其中好多还是特别有出息的。杨老师跟我讲,近十年来,学生们在许多地方聚集搞联谊会,都请他去参加。其中一次在北京,同学们给他寄来往返飞机票、订了酒店,不去都不行。他理解这些学生们,推掉自己要办的事。到了同学聚会上,同学们硬给他换上特意为他买的西装,说过去条件艰苦,老师一心教课、培养我们,都没穿过太好的衣服……杨老师眼眶湿润:“那一刻,范老师你就不知道哇,我有多幸福!”
的确,杨老师一辈子很爱学生,很朴素,也很谦逊。我看他的书法很不错,知识也很宽泛,尤其还会拉二胡这些乐器。当我离开成都那天,我和他谈到,咱们做教师的,首先得要弄清楚,教育事关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未来,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入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其次,“教育是一项良心工程”,教育是无私奉献、塑造灵魂的事业。在一个优秀教师的眼里,无私奉献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因为天底下没有一种事业能像教师的事业这样松柏长青;没有一双手能像教师的双手这样培花琢玉;没有一种声音能像教师的声音这样如春风般唤醒希望;没有一种专注能像教师的专注这样似螺丝钉般将责任拧得紧紧。
“四度春风化绸缪,几番风雨洗鸿沟。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老师就是这样,心随生愿,愿为生献,心如明灯,心如日月,笃定为祖国的繁荣和人类的科学进步,鞠躬尽瘁。祝我们天底下所有正在从事和曾经从事过教育工作的老师们节日愉快,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