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思想中含有道家成分
□岳崇
在世人的观念里,孔子是一个怀着救世精神积极入世、入仕者,曾率弟子周游列国宣传礼教仁政,极力寻找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终因不遇而晚年致力于教育。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政治理想是以“礼”为治,达到“仁”的境界——他的儒家思想是纯粹的。其实不然,因为孔子思想中含有道家的成分。这里试述拙见。
众所周知,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学说的核心是“道”,“道”的最高追求是“复归”(即回复到隐逸的状态),所以道家注重“退”、“避”、“柔”、“敛”、“朴”、“拙”。孔子思想中就含有道家“复归”,即归隐、隐藏的思想,“退”、“避”、“柔”、“敛”、“朴”、“拙”等表现与做法都有所体现,而且他的归隐、隐藏思想核心也是“道”。比如《论语·公冶长》中,孔子说:“主张行不通了,我想坐个木簰到海外去。”《论语·公冶长》中孔子又说:“宁武子在国家政治清明时,表现得很聪明;在国家政治黑暗时,便装傻。他的聪明别人赶得上,装傻别人就赶不上了。”还有《论语·卫灵公》中,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就出来做官;政治黑暗,就把自己的才华本领收藏起来。”由是观之,孔子以“道”为核心的归隐、隐藏思想所表现出的“退”、“避”等行为是其处事、处世的手段,其目的是在政治环境不利的情况下相机、挥机以见机行事。
孔子思想中为什么含有道家思想的成分?愚以为主要有以下因素:
一是时代对孔子的直接影响。存在决定意识,一个人的思想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晚期,其时诸侯国之间的大小战争、政治事件和社会问题,对他的思想和情感无疑都产生影响;尤其是各种政治家、思想家,无论是进步的、改良主义的,还是保守和倒退的,孔子对他们都很熟知,他们对孔子多多少少都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孔子的思想渊源是复杂的,当时道家初始思想的影响也是必然的。
比如《论语·微子》中说,楚国的狂人接舆一面走过孔子的车子,一面唱着歌道:“凤凰呀,凤凰呀,为什么这么倒霉?过去的不能再挽回,未来的还可以追。算了吧,算了吧,现在执政者都已经很危险了!”孔子下车,想同他交谈,他却赶快避开。孔子没能与他交谈。
……
二是老子对孔子的直接影响。老子比孔子年长20岁,他的学问渊深,是春秋末年著名的思想家,当时就有许多人上门求教,孔子是其中之一。《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述,孔子到周朝都城去,向老子求教礼方面的学问。老子回答说:“君子遇到明君就驾车好好做事,遇不到好时机就像飞蓬一样漂浮。我听说,高明商人自己有宝货而隐藏不让人看见,君子之人有很高名望却容貌像愚笨的样子……”孔子回去后,对弟子说:“对龙我不能像它那样有智慧,它能乘风驾云飞到天上。我今天见了老子,他很像龙呀!”显然,孔子对老子是很敬佩的,而且受老子的影响也是明显的。
三是古人和古代书籍对孔子的影响。孔子在《论语·述而》篇说:自己“以相信的态度喜爱古代文化”。据此可以说,截至目前,虽然缺乏文献而无法证实,但是古代历史名人——黄帝的哲学思想和在渭水边钓鱼、后辅佐周室完成大业的姜子牙的特殊思维与功业,或多或少都对孔子产生影响。《周易》是道家重要的理论支柱(后又是儒家的经典)。《周易》对孔子的影响是很大的。孔子在《论语·述而》篇中说:“我多活几年,到五十岁的时候学习《周易》,便可以没有大的过错了。”他还在《论语·子路》篇里引用《周易》的话说:“不一心一意,翻云覆雨,有可能要招致羞耻的。”可见,孔子把《周易》当作人生重要的哲理书来读。
以上清楚表明,孔子思想中含有一定的道家思想成分。这也符合一种思想初创期的成分构成,一般情况下新思想的提纯是继承者的任务。当然无论怎么说,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儒家思想是其思想的主体。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不仅以前、现在,而且今后,永远影响着中华民族、影响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