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耳熟能详的平价药都去哪儿了?
过去,像紫药水、谷维素、鱼精蛋白等一些老药可以说是家用常备良药,然而近日笔者在走访了西安市多家药店及药品批发市场后发现难觅踪迹。
10月13日上午,笔者先后走访了西安市内多家药店及药品批发市场,发现人们记忆中的经典老药已经很难找到。
笔者在西安某药材批发市场问一工作人员有没有鱼精蛋白,对方称没有;再次询问有没有诺氟沙星,回应称还是没有,并表示没有卖过。
鱼精蛋白是常见的止血药,而像诺氟沙星就更普通不过了,实际就是治腹泻的常见药,但如今常见药却并不常见,平价药也似乎并不怎么平价,对此不少西安市民也是深有体会。
西安市民李女士说:“给我老公买脑血栓片,我跑了好多药店,都没有,最后就在十三条里,才找着了。找着它还是现货进的,我等了两三天以后,才把药取回来的。”而另一位梅先生也表示:“(以前)银黄解毒片5毛3毛钱一袋的那种,现在好多药店里不进这种药。”
据不完全统计,在国家和地方增补的500多种基本药中,短缺的已高达342种,然而正是看到了这些平价药正在逐渐消失,一些药托也都纷纷抓住“商机”大量囤货,抬高药价。
注射用促皮质素简称ACTH,可以治疗风湿病、关节炎、哮喘、婴儿痉挛等多种疾病。原价只要7块多,但由于成本高、利润低,早已被不少药企列入了“黑名单”不再生产,市面也越来越少。笔者走访的各大药店和批发市场也都没有找到。
几经打听,笔者找到了一个婴儿痉挛家长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长告诉笔者,为给孩子治病自己之前从黄牛那里屯了好几支,当时以450元一支的价格购进,而另外一位家长也表示这种药曾经一度被卖到了600元。原本几块钱的药竟被炒到了数百元,平价药为何一药难求,随后,针对这一现象笔者拨打了负责药品管理的西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电话。
西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说:“因为平价药它的利润低嘛,利润低药厂就不愿意生产这种利润低的东西,这属于市场经济自我调节的一个情况吧,这个作为我们监管部门来讲,也没有办法去要求哪个企业去生产。”
陕西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杨红娟认为:“政府应该有一些保护的机制,或者说引导的机制,将这些药品进行细致的划分,就是什么样的药品,它的价格是比较低的,但是同时,又是能治我们普通的病,然后对相关的进行一些补贴,激励市场去生产这些药,给市场造成这样一种比较平衡的样态。” (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