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5年11月04日
百味·国际
04

老妈的秦腔自乐班

□李国权

周六下午,匆匆吃过晚饭,全家老小都行动了起来,布置这个约有50多平方米的客厅:拖地板、摆凳子,茶几上面放上各色水果,把锣、鼓、扬琴等唱戏伴奏的家什支好,再烧上几大壶开水!水还没烧开,老妈的几十个戏友就夹着板胡、二胡、背着大提琴等上门了!于是,开场锣鼓激越地敲,丝竹乐器悠扬地奏,秦腔的吼声就起来了!

一辈子酷爱秦腔、在上世纪70年代生产大队排演和乡镇会演的秦腔大戏里担任台柱子的老妈,开办这个秦腔自乐班已经有十余年了,聚会的时间是每周六晚上6点至10点。自乐班的这几十个戏友,各有特色:老姜热情豪爽,快八十岁的人了,身板依然很硬朗,会拉板胡,爱扮演“花脸”,走路时一副赳赳的气势!建筑设计工程师出身的老杨,一个瘦小秃头的老头,脸皱得像个核桃,却偏爱扮演小旦,当他捏着公鸡嗓子翘着兰花指扭扭捏捏唱戏时,戏友们往往忍不住哄堂大笑!年龄马上七十岁的雏菊阿姨,挺文雅的人名,却长得五大三粗,一曲黑脸包公的“王朝马汉一声吼”,犹如西北风从高原掠过,将秦腔戏曲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

唱戏的时间长了,老妈他们自乐班的“念、打、做、唱”越来越有水平了,有红白喜事的人家就去请他们唱戏捧场助兴,他们把这称做“顾事”。每次“顾事”,来回均要自己组织。城里好说,几十个人各自坐公交和出租就到了,要是事主在乡下,就要联系车辆包接包送。到了事主家,要安排好合适的戏曲,如结婚就要安排成花好月圆的戏曲,一般要安排成“花亭相会”等男人矢志不移女人苦情专一终成眷属的戏曲,如拜寿则要安排成“大拜寿”、“五女拜寿”等戏曲,老人去世则要安排“祭灵”、“诸葛亮吊孝”等,有时还根据情况现编戏词,特别是贺寿词,很是讲究。一般从上午10点唱起,到晚上10点左右结束。除过管饭,事主一般会给点酬劳,去除包车费用后,辛苦了整整十几个小时的他们,人均收入仅得20-30元!我觉得非常搞笑,然而老妈他们却乐此不疲并振振有词:“在家里谁给你一分钱?能挣钱总比不挣强吧!”

我们弟兄均在外地工作,父母是典型的“空巢老人”,我们一度很是担心!可是,因为有这个自乐班,她认识的人越来越多,朋友圈越来越大,随时都有三五个成十个戏友在我家切磋,一天到晚热闹非凡!看到这情况,我们很是放心,遂一心一意工作,不再整天挂念老人。

我工作的地方污染较大,且地方偏僻,于是,我就在老家县城购置了房子,准备退休后回老家。妻子很操心,说“老家县城咱们连一个朋友都没有”!我说:“好办,学唱戏!退休后在家里办一个秦腔自乐班!”我撇起了秦腔,“贤妻,我说是你来来来来,且听为夫我唱得如何?”

“七里哐仓锣鼓响,板胡二胡声悠扬,念打做唱精神旺,朋友一下就有了!”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