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关键词把脉未来陕西
□西旺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是未来5年中国各地各领域发展的总思路。把握住这5个关键词,就不难把握未来陕西的发展路径。
创新发展:科教优势厚植陕西创新土壤
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拓展发展新空间,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培育壮大若干重点经济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产业新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
陕西数据:
2015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考察指导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陕西省是科教大省,科教优势令人羡慕:79所高校、1000多家科研院所、22万科技人员,拥有国家发明专利1.4万件……”
陕西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居全国第7位,科技活动产出指数排全国第5位;
万人科技论文数、获国家科技成果奖系数、输出技术成交额均排全国第4位,万人研发人员数排全国第6位;
国家发明专利授权量达4885件,技术成果交易额达639.98亿元,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6项;
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06年45.03%提高到2014年的55.81%,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陕西声音:
陕西省统计局副局长张晓光:“陕西的科技成果、教育资源和人才储备,都是陕西的优势,在创新发展上,陕西在全国可以领先一步。”
协调发展:陕北、陕南、关中齐头并进
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增强发展协调性,必须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坚持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陕西数据:陕西数据:
十二五期间,陕西经济实现了迈进中等发达的历史大跨越,关中创新发展、陕北持续发展、陕南循环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增强。
关中年均增长12.4%,支撑引领作用增强;
陕北年均增长10.3%,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加快推进;
陕南年均增长13.7%,保持高速增长。
此外,陕西省在“十二五”期间还不断统筹城乡发展,全省城镇化率稳步提高。
预计到2015年陕西省城镇化率达到53.6%,较2010年提高7.9个百分点,与全国的差距缩小到2.2个百分点。
陕西声音:
陕西省委党校政经部教授胡金荣:“十三五期间,陕西要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首先要培育要素市场,促进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等要素在陕北、陕南、关中之间的流动,把关中的科技成果、科技人才和科研设备同陕南陕北的资源结合在一起。”
绿色发展:天蓝水绿陕西大美
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
陕西数据:
2014年,陕西全省共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辆18.8万辆,率先实现国V油品供应覆盖全省,拆改燃煤锅炉2347台:
西安、宝鸡、铜川、杨凌等6个市区2015年9月共收获30个蓝天,优良率获评“满分”。
渭河三年变清目标如期实现,汉、丹江水质稳定在Ⅱ、Ⅲ类;
陕西全省的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014年的43.06%,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高近2平方米;
十二五前4年,全省累计完成造林1997.17万亩。
陕西声音:
陕西省委党校陕西经济研究所讲师陶刚:“在十三五期间,陕西要实现绿色发展的目标,要建立清洁低碳的现代能源体系,要按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使用权分配制度上要强化市场的有偿交易制度。”
开放发展:陕西站到对外开放的最前沿
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陕西数据:
截至2015年9月,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已来陕投资,74家世界500强在陕设立110家企业,300多家国内500强均实现在陕投资。
2013年11月28日,随着“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鸣笛开行,货物76小时抵达阿拉山口,6天运抵阿拉木图,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国制造”经它运载走出国门,目的地遍布中亚5国44个城市和站点。
陕西声音:
陕西省省长娄勤俭:“一带一路”战略让陕西从国家的“大后方”站到了开放的“最前沿”,我们将乘势而上,在物流、交通、数字丝绸之路、网络丝绸之路等领域,不断加大相互间的共赢合作。
共享发展:让陕西的每一个群体都不掉队
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共享发展,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缩小收入差距,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食品安全战略。
陕西数据:
2014年,陕西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补贴标准从最高80元提高到200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均增加200元,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人均财政补助水平高出国家标准30元。
2014年,陕西累计拨付救助资金近70亿元,实施医疗救助41.2万人次、临时救助16.6万户次。
2014年,陕西公办幼儿园已发展到了2178所,毛入园率达96.9%。惠及学生230.8万人。
此外,陕西72所县级公立医院与367所镇卫生院实行了一体化管理,大病保障病种达到22种,省内异地就医和新疆、青海、海南跨省就医实现即时结算。
完善了儿童福利机构25个,新建留守儿童成长家园21所,新增养老床位2.41万张。
2015年,陕西省财政支出预计突破4000亿元,其中,民生支出占比一直高于80%,有力保障了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化项目等各项重点民生建设。
陕西声音:
陕西省社科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所长刘源:“十三五期间,在推进民生工作当中,一个重点就是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通过精准扶贫使特殊困难群体、贫困人口能够真正在2020年走进小康行列,使陕西的老百姓的每一个群体不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