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转换服务职能 完善功能体系
南郑县总工会倾力打造服务职工“升级版”
走进地处县城南大街的南郑县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立刻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原“南郑县困难职工援助中心”牌匾,已被书有“南郑县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字样的牌匾取代;牌匾下电子屏滚动显示出“服务内容”、“服务宗旨”、“服务标准”等红色字样,透出“娘家人”对职工群众的款款温情与关爱;大厅内右侧一张服务流程网络图,为寻求帮助和服务的职工群众指点迷津……这是南郑县总工会倾力打造职工服务中心“升级版”出现的新变化。
加大投入,设施升级。今年初,县总工会针对原困难职工援助中心平台建设落后、社会服务场所不足、设施功能不全、信息服务网络滞后的现状,按照“会、站、家”一体化思路,将困难职工援助中心向职工服务中心的转型升级列入年度重点工作,先后投入资金160多万元,以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为标准,不断加大软、硬件投入力度,对原工人俱乐部、困难职工援助中心业务用房进行维修改造,千方百计改善办公条件,现在“中心”面积达到450余平方米,配备了计算机、电话、传真机、复印机、电子显示屏、照相机,增添了办公桌、椅、档案柜等,为“职工服务中心”的正常运转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转换职能,功能升级。职工服务中心建成后,将县总工会机关原承担的直接服务于职工群众和基层工会相关的8个工作项目全部移交给职工服务大厅,并整合总工会的相关职能以及其下属单位工人俱乐部的对外职能,使原县困难职工援助中心的服务内容从单一的“困难救助”拓展为集帮扶救助、创业服务、职业介绍、技能培训、互助保障、法律援助、劳动争议调解、职工教育培训、劳模管理服务、信访接待、心理咨询疏导、工会法人资格登记、会员证办理等于一体的全方位、全覆盖服务平台,使工会组织在更广泛的领域内为职工群众和基层工会提供“一厅式”、普惠化服务。
完善制度,服务升级。职工服务中心与县工人俱乐部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运行模式,工作人员由原来的3人增加到7人,其中专职律师1人,采取定岗、定员、定责的办法,落实目标责任制,进行百分制量化考核,所有工作人员一律挂牌上岗,亮出各自职责,增强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不但在硬件设施方面更加先进完善,而且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服务效率等方面更加优化。“职工服务中心”制定管理办法20多项,建立了信访接待、就业帮扶、法律援助、生活困难救助等工作制度,明确工作流程和审批权限,强化各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对所有来访者,都进行详细登记记录,并迅速作出处理意见,让所有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按照依档施救的要求,建立了3200多人的困难职工档案,并实行动态管理,实现了对困难职工帮扶救助的全覆盖,最大限度为广大职工和会员提供直接、快捷、方便、有效的贴心服务,使职工服务中心在服务全局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提升。
截至目前,“职工服务中心”累计帮扶救助困难职工(农民工)5210人次,发放助学金140多万元,帮助230名困难职工子女圆了大学梦;完成互助保险金额232万余元,覆盖职工25310人,受理赔付69.6万元。先后受理职工来电、来信、来访及求助128件次,协调劳动纠纷23起,受理法律咨询38人次,调处职工维权案件7宗,培训职工2280人(次),介绍各类人员就业480人次,带动就业和再就业648人,赢得了广大职工的信赖,成为工会工作有力的窗口、工会连接职工群众的“金桥”。 (冯贵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