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落实 落实 再落实
——安康市总工号“三服务一加强”工作回眸
(上接一版)
市总积极参与全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活动,先后印发了《争做文明职工倡议书》和《安康市总工会2015年市民素质教育培训工作安排意见》,在广大职工群众中开展市民素质教育活动;联合团市委、市双创办在全市开展了“爱绿护绿、保护汉江、共建生态安康”志愿者活动。
整合资源,深入基层精准扶贫。7月8日,市总5名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徒步50余里山路,深入紫阳县大连村7个村民小组,实地走访慰问贫困群众和困难老党员21户,发放慰问救助金2.35万元。同时,制定“不走读、少开会、接地气”的扶贫工作制度,向该村派驻了扶贫工作队,四次组织召开该村产业扶贫推进会,全面筹划了1000亩茶叶标准生态示范园项目及便民桥的修建工作,预计投入10余万元。
在全市持续营造工会服务大局的浓郁氛围,扎实推动全市工会系深入开展向工人先锋号、优质服务标兵和文明职工之星,尤其是向全国劳动模范张明俊同志学习活动,弘扬先进典型和当代劳模精神,凝聚广大职工群众的力量,促进经济建设发展和稳增长。各级工会通过长期持久的各种学习劳动模范和先进典型事迹活动,激发了广大职工学习劳模精神、争当先进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增强了“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的自觉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
筑牢基层组织队伍阵地
强化扩面、提质并举措施,不断巩固发展和提高基层工会组织的覆盖率和职工入会率。市总以“两新组织”和工业园区、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为抓手,推动中小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建会长效机制。通过召开推进会和工作交流会等形式推动建会工作,全市新建工会涵盖单位413个,新发展会员2.5万人,其中农民工2.2万人,目前全市基层工会达到5160个,会员人数达到291505人,实现组建工会和发展会员工作齐头并进局面。
按照“组织覆盖,工作辐射,功能整合,机制创新,能力提升”的工作思路,各级工会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加强基层工会建设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全市上下形成加强基层工会建设的合力,实现工业园区、开发区、主体功能区等各类园区建立工会组织达到95%,全市非公企业建立工会128家,发展会员11138人,涌现出安运运输集团汽车运输有限公司、汉阴县盛发魔芋制品有限公司等多家非公企业示范工会和旬阳县运输有限责任公司等3家省级双爱双评先进企业。
加强基层工会民主制度建设,坚持指导基层工会做好依法民主选举工作,扩大基层“工会组织亮牌子、工会主席亮身份”活动覆盖面,以会员参与、程序规范、效果评估、公开透明为原则,全面落实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各级工会坚持从实际出发,采取典型示范、调研督查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会员评家、自查活动,提高工会工作群众化、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水平,吸引了更多会员参加到工会活动中来,提高了会员职工群众对工会工作的满意度。
坚持基层工会建设“六有”标准要求,深化“建家达标创优”为主要内容的“两个信赖”实践活动,统筹推进基层工会自身建设、服务职工阵地建设和职工之家建设,实现“会、站、家”一体化建设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新建市级模范职工之家16家、职工小家12家。大力加强乡镇(街道)、开发区工会规范化建设,深入开展“省级标准化示范乡镇(街道)工会”创建活动,巩固和扩大了创建活动成果,汉滨区茨沟镇工会工作委员会等11个乡镇工会达到相关标准。
狠抓农民工集中入会,不断提高农民工组织化水平。市总成立领导小组,研究部署农民工入会集中行动工作,印发了《安康市总工会“农民工入会集中行动”实施方案》,确定重点领域,统筹安排,周密部署明确责任分工和牵头单位,形成了“市级谋划,区县细化,基层强化”的三级联动机制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9月16日全省联动举办的“农民工集体入会仪式”活动中,当日安康市分会场共有5000余名农民工加入了工会组织。目前全市发展农民工会员22074人,超额完成任务。
坚持“3+1”审批制度,即经办人、分管领导、审核人分别审签后,再由财务主管领导签字报销;严格控制“三公经费”,认真执行本级财政制定的会议、差旅、培训、国内公务接待标准;主动接受省市经审会财务工作检查和审计,确保工会经费能够收好、管好、用好。
加强保障自身能力建设
进一步加大对基层工会工作经费的支持和保障力度,市总工会压缩本级开支,加大补助力度,今年预算对基层工会的经费补助占到总支出的60%以上,做到了工会经费使用向基层、向重点工作倾斜,同时确保补助和返拨基层的经费及时到位。
为巩固建会成果,常态抓建会,动态谋发展,做到组织建设和各项工作稳步和谐推进,达到动态平衡,数质并重,组织开展调研,了解县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中和“三服务一服务”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倾听一线职工真实的声音,建立活动台账,归纳整理意见建议,形成了详实的《安康市总工会关于县级工会工作的调研报告》,进一步推动县级工会工作不断创新发展。
市总通过举办培训学习班,加强对10县区、市直各系统、机关、中省驻安单位及非公企业工会等200余名基层工会负责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暨法治安康建设工作的教育培训,在全市开展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职工思想教育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思维在工会干部职工中入脑入心,在工作生活中落细、落小、落实。
不断提高工会干部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组织市总机关干部6人参加省总为期5天的组织员培训,组织10县区组织部副部长、部分乡镇书记、企业负责人、部分工会主席、组织员等200余人,参加市委组织部举办的为期5天非公党务工作者示范培训班。同时,举办中省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辅导班和工会业务知识培训,促进广大工会干部业务素质提高,推进非公企业建会工作。
确保职工权益得到维护
促使职工群众增强维权的法制意识,树立学法、守法、懂法、用法的良好氛围,组织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开展劳动合同、职业病保护等法律法规宣传周活动,召开研讨会、主题报告会、员工座谈会、知识讲座共计18次,举办知识竞赛、职业健康教育资料创作竞赛12次,进企业开展现场咨询人次1500人,印发宣传材料3000余份,张贴宣传公益广告500余份,开展职业健康义诊8次,接受职业健康检查人数1200人。同时,充分利用网站、公益短信、微博以及微信等新媒体,对广大职工进行维权法律知识专题宣传。在全市工会系统中开展职工法律知识竞赛活动,历时5个多月,各县区和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分别举办演讲活动33场次,155个代表队659名职工先后参与选拔比赛,受教育职工群众近万人。
完善健全服务职工维权体系,成立了农民工信访维权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信访维权工作制度,实行主席接待日工作制,积极协助有关部门解决企业改制过程中,职工的劳动权益、民主管理和工伤保险等方面的问题。截止11月底,共接待职工来电来访共117次,受理反映工资类问题12件,社会保险类问题20件,生活困难救助问题类85件,都做到了及时处理,结案率100%。市县工会通过发放调查表,走访企业职工,与职工面对面谈心等方式,对全市饮食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进行调研,走访各类型企业270余家,发放调查问卷15000余份,召开座谈会300余场次,督促企业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14999份。
以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为重点,合力推进职工维权齐抓共管,配合劳动监察部门开展职工工资发放、社会保险缴纳、劳动保护保障等涉及职工劳动经济权益专项检查工作,帮助1994名职工包括农民工追讨欠薪4545.37万元,协调落实符合条件的困难职工享受民生政策245人次,累计提供劳动维权服务和法律援助1654人次。针对职业病高发难治问题召开专题会议,稳定返乡农民工情绪,促进改革发展大局稳定。切实运用职工互助保险制度,缓解患病职工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推动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的落实和发展,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研究制定了市总工会处置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事件应急工作预案。
四季温暖困难职工群众
助推援助中心转型升级,强化救助帮扶工作常态化,不断扩大送温暖活动的社会影响力和感召力。凡是符合困难职工建档条件的全部纳入救助范围,做到依档帮扶、分类施助。双节期间,全市各级工会共发放帮扶救助款物320.545万元,其中帮扶慰问困难职工234.73万元,困难农民工款物49.66万元,劳模款物13.26万元,向特困退休职工发放帮扶救助款物22.9万元,为困难职工提供生活救助4167人次,医疗救助475人次,为困难职工子女提供助学帮扶62人次,提供法律援助104人次。为职工群众提供各项服务共计7118人次,其中为职工开展心理咨询疏导211人次,开展送文化活动5877人次,提供医疗体检、健康咨询736人次。
努力扩大互助保险覆盖面,提升服务职工水平,研究制定了《关于对市总互助医疗保险的资金补助办法》,市总拿出自有资金20万元用于县区和省中心的结算周转金。采取“单位拿一点、市县总工会补一点、其它形式筹措一点”的办法,为职工参保创造积极有利条件,确保全市职工互助保障工作任务完成。全年职工互助保险参保人数达65024人,缴纳保费金额571.26万元;赔付人数3566人,赔付金额381.16万元。
积极筹措资金,通过走访、助学、助困、助残、开展文体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单亲困难女职工、困难女农民工家庭及子女开展慰问活动。截止目前,全市10个县区40多个市直基层工会女工组织开展了慰问活动,共慰问困难女职工、困难女农民工、单亲困难女职工家庭未成年子女、留守儿童2550余名,慰问资金433500元。开展的为女职工安排一次健康体检、办理一份女职工特殊疾病保险、开展一次安全、健康知识讲座的“三个一”活动,已在各单位形成关爱女职工常态,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积极搭建促进就业创业平台,帮扶困难职工就业和有创业愿望的下岗失业人员、城乡剩余劳动力创业再就业,在集中开展以“搭建供需平台,促进转移就业”为主题的春风行动之外,组织开展定向、订单式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就近就业,落实创业扶持政策,促进成功创业。全年共发放宣传资料26684份,组织专场招聘会20场,接待就业创业咨询2554人次,组织参加创业培训802人,提供免费就业服务15021人次,有组织劳务输出3916人次,成功介绍就业4379人。
让职工文体生活常态化
以促进建设书香安康为契机,将职工书屋建设与职工之家、标准化示范乡镇、和谐企业创建活动有效结合起来,利用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对镇、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源倾斜优势,积极推进职工书屋示范点建设,全市新建职工书屋、农民工书屋195个,其中市司法局工会被全总命名为全国职工书屋示范点,市人大机关工会被命名为陕西省职工书屋示范点。
为了进一步激发职工活力,凝聚干事创业力量,先后联合市委宣传部、市住建局、安康日报等多家单位举办了为期两天的庆“五一”职工摄影展,联合汉滨区总工会、安建集团等8家单位举办2015年“安建杯”职工文化体育活动月活动,组织动员各县区分别举办“共圆中国梦”主题演讲、“庆五一”中国梦·劳动美职工排舞、“庆五一”歌咏比赛活动,积极组织4支代表队12名选手参加了第二十六届“天鹿杯”陕西省职工象棋比赛活动。
同时,全市各县区总工会结合自己实际,分别开展了不同的文体活动。石泉县举办了“农商银行杯”大型职工运动会,白河县总工会举办了“庆五一·迎五四·双拥杯”职工篮球赛,汉滨区司法局工会委员会举办了“全民健身促健康、同心共筑中国梦”羽毛球赛。各级工会充分利用重大节假日、五一、文化宣传月活动为契机,开展各具特色品牌的职工志愿者服务活动,受到了企业和职工群众的广泛响应和好评。
回眸即将过去的2015年,安康市各级工会组织依靠精诚团结、锐意创新、狠抓落实,赢来了工会工作园地硕果累累、生机蓬勃的新局面。 本报记者 杨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