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巧施“换填术”解决陕北铁路冻害难题
太中银铁路途经陕北黄土高原腹地,紧邻毛乌素沙漠边缘。每到冬季受冻土影响,对线路质量带来安全隐患,西安铁路局绥德工务段通过实施“换填术”成功破解了这一难题。
太原至中卫(银川)铁路东起太原南站,西达包兰线中卫站、银川站,跨越山西省西南部、陕西省北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北部地区,横穿23个县(市、区)。自2011年开通以来,已经成为西北地区通往华北部地区最便捷的通道,对增强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社会、科技、文化交流,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保障国家能源运输安全和促进沿线资源开发及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绥德工务段担负着太中银铁路陕西境内线路的日常养护任务,由于线路途经地区土质沙化严重,土壤中不仅有黄土,还参杂大量沙土。每遇降雨、降雪天气,铁路涵洞顶部的线路基础结构受雨(雪)水渗入沙土层后又不易排出,水份冻结后,线路极易发生鼓包、断轨等冬季病害,冻起高度最高达25mm,极易造成线路几何尺寸变化、列车晃车等问题,严重影响铁路行车安全。该段每年冬季都要集中大量人力排查线路冻害,经过反复实验,摸索出了“石渣换冻土”的换填方式解决这一难题。
“石渣换冻土”就是对冻害严重的涵顶线路通过人工开挖,利用碎石更换涵顶填土及脏污道碴,预埋排水管的方式,增加涵顶填土的排水性,从而降低冬季涵顶线路冻起高度,确保行车安全。这项“手术”要经过开挖基坑、埋设排水管、换填碎石等七道工序,给涵顶彻底“改头换面”。同时将换填过的铁路涵洞设为冻害观测点,每周进行周期性“康复”观测,记录涵顶线路变化情况,通过对比分析,总结换填效果,确保线路质量。
自入冬以来,该段实施“换填术”的线路涵洞再未发生冻害问题,确保了太中银铁路的安全运行。
(韩二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