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6年01月26日
综合新闻
02

让劳动者“无忧”

——渭南市总工会为劳动者提供全方位服务

(上接一版)

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

去年,他们向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技能培训298人次,提供创业指导245人,创业培训123人。全年举办各类培训班13期,培训2154人,其中家政培训819人,技能培训1335人。全市累计岗位培训28145人次。

劳动竞赛和技术创新活动蔚然成风。截至目前,全市建立经济技术创新示范单位35个,正常运营的企事业单位全部开展了此项活动,创造经济效益501万元。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15个,开展技能培训、岗位练兵、技术革新、技术攻关、发明创造等创新竞赛活动的单位860余家,参与职工3万余名。

权益维护贯穿劳动全过程

这是个劳动关系日益复杂多元的时代,在资本强势出击的年代,弱势的劳动者最容易受到侵害,力图维护职工权益的工会组织往往是无力的,这是政策法律层面需要补齐的短板,也是不争的事实。

针对这一最可能成为工会服务死角的短板,渭南市总充分利用市县两级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完善基层工会向同级党组织和上级工会报告工作制度,将劳动保护工作纳入全市政治民主协商工作之中,健全社会化维权联动机制。经市委批准成立了全市职工维权联席会议领导小组,整合20个部门的职能资源,提高职工维权时效,加大维权协调力度。

去年,渭南市县两级工会联合推动,成功将普遍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普遍落实最低工资标准工作纳入各级党政目标考核责任制,与市考核办联合制定了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7部门《2015年工资集体协商及落实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工作年度考核暂行办法》。在政府的强力支持下,目前全市己建工会企业共签订集体合同5367份,覆盖企业10862个,覆盖人数371639人。

农民工工资问题是近年来社会的热点,也是渭南市总工会最关心难点。为此,市总工会科以上干部包联11个县(市、区)工会;市总工会主席还专程到龙门钢铁公司召开座谈会听取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情况汇报,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常务副主席侯雪静等4人深入蒲城、白水、大荔、临渭等县市区,走访查看8家建筑工地,了解农民工支付情况。市政协四届六次会召开前夕,市总工会在调研的基础上,提交了《关于解决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议案》,并在政协会上专题做了发言。

如今,渭南市总构建维护农民权益的新机制初步形成。2015年,由市人社局牵头,工会、住建、公安等部门联动,不定期进行专项检查,共解决拖欠工工资5575万元。富平等县(市、区)总工会与政府有关部门合署办公,24小时值班,全力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如今,职工维权“三站一庭”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对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优先调解,协调解决,对协调化解、依法调解仍然没有结果的情况下,鼓励农民工通过劳动仲裁、法院审理途径维权,对符合援助条件的,工会给予提供免费法律援助。市总法律援助工作站为原陕西供销纺织厂下岗职工张孟书人身伤残案提供了法律援助,经临渭区法院判决,令被告赔偿张孟书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残疾赔偿金等合计36.5万元。四川籍17名彝族农民工到澄城县维护职工权益大厅诉求韦庄镇一砖厂拖欠他们工资,县总工会会同劳动监察大队和农民工代表与该厂法人协调,并将工人工资清算造表,及时讨回工资7万余元。这17名彝族同胞拿到血汗钱后激动地说:“感谢工会领导对我们的关心与帮助,我们终于可以回家了”。韩城、华阴市工会延伸维权模式到村镇,协调解决劳务纠纷,较好地维护了外出打工农民工的权益,赢得了打工者的信任。全市工会职工维权“三站一庭”共接待农民工诉求1084人次,受理劳动纠纷155件,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152人次,追回拖欠工资1239万元,争取工伤赔款489万元。

如今,渭南市启动实施了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多部门联动,工会参与,加大对《渭南市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管理办法》的落实,督促276项目缴纳保证金8123万元。凡缴纳农民工保证金的建设项目,无一例因农民工工资而发生群体性上访事件,有效地遏制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发生。 本报记者 刘公望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