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6年02月05日

陕西工人报新春专题 金猴献瑞 深山“猴保姆” 隐藏在春节习俗中的民族记忆 记忆中的年味

当前版:第A4版:新春专题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新春专题
04

记忆中的年味

国文

虽然在陌生的城市已经生活了很多年,却始终没有落地生根的感觉,特别是过年的时候,总觉得百无聊赖,越发想念儿时的新年,那留存在记忆里的新年啊,伴着浓浓的年味,让人回味无穷。

小时候,家境不是很好,平时都是省吃俭用,唯独新年却过得特别“隆重”。临近年关,大人们便开始置办年货,瓜子、花生、水果、饮料,虽然都是些稀疏平常的普通果品,但对于村里孩子来说,却是分外稀罕。

年三十,家家户户开始贴对联,放鞭炮,迎接崭新的一年。所有孩子们,从内到外,从上到下,都会换上漂亮的新装,大清早跑出去找同学,展示自己的靓丽风采。

年夜饭无疑是一年中最丰盛的饭菜,馋嘴的孩子们总是吃得双手油腻腻的,肚子撑得像个谷包。守岁,则是过年的“必修课”,无论大人、小孩,都会呼朋引伴,喧嚣地度过这个难忘的夜晚。这时,村里小卖铺会非常热闹,孩子们不时进来买买这、买买那,销量最好的无疑是趣味十足的甩炮和擦炮。甩炮的形状像个小鞭炮,但没有点火的捻子,只须使劲一甩,便啪的一声炸响;擦炮则像一盒火柴,在盒子侧面的擦皮上一擦,扔出去便响了。最刺激的是几群孩子拿着甩炮互相向对方阵营扔去,此时,噼啪声此起彼伏,如交响乐般奏起迎新的凯歌。一些顽皮的孩子还会向路上碰到的女孩们扔去,她们胆小,往往吓得一阵尖叫。

小时候,冬天特别的冷,下雪也比较频繁,特别是在年前,总会下几场鹅毛大雪,立春过后方能融化。过年的时候,大街小巷披着雪白的盛装,一夜过后,洁白的“地毯”上布满黑窟窿,这些都是调皮孩子的新年杰作。

在新年与旧年分界的晚十二点,家家户户都会举行隆重的接神仪式,院子中间点起火红的旺火,再摆上一张桌子,桌上摆满各种祭品,香烟炉里点上三柱香,之后便是一阵子鞭炮齐鸣。接过神后,家长会把祭品收回来,切开每人吃一点,说是可以祛病除害,保一年身体健康,虽是迷信,却也是一种美好的寄托。之后,家长便开始坐在火热的炕上,搓起莜面旺旺,为“初一吃素”做着准备。莜面旺旺,就是莜面栲栳栳,我们那里称其为旺旺,寓意红红火火。为什么要在初一吃素食,今天想来,或是为了让人们在新的一年里牢记节俭朴素的传统美德吧。

大年虽然过了,可庆祝春节的序幕才刚刚拉开,初一到初二,按照习俗,是不允许出门的,主要在村里给亲戚拜年。到了初三,全村男女老少会全部出门,到村外迎“喜神”,祈求庇佑,保护出门平安。破五之后,村里便开始为元宵活动做准备了。记得小时候,村委会的一间房子里堆满了好玩的东西——戏服、高跷、霸王鞭、旱船、车灯、挠阁、大头人面具、锣、鼓、镲等等。村干部在大喇叭一喊,大家便积极来大队报名,接着几天便是排练节目,虽然每年的节目都几乎雷同,但我们从来不觉得枯燥乏味,大点的孩子们主要是舞霸王鞭,小点的孩子则和家长一起进行挠阁表演,年轻小伙子喜欢踩高跷,难度最低的则是舞旱船和带“大头人面具”跳秧歌。听我姥爷说,以前的时候,村里还有舞狮子,分外热闹。在节目排练过程中,村里还会组织拜年活动,就是到临近村子里进行表演。到了元宵节晚上,村里的中街会搭起两个大旺火,天空被照得通红通红,各种表演轮番上演,没有参与表演的小孩则穿插在大人中间,边看边玩,不亦乐乎。人们在这种健康、趣味的社火娱乐中,快乐地度过了一个春节。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