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我省服务外包产业将迎来新发展
小昝是北京某家电子科技公司驻西安分公司的负责人,从2013年进驻西安的仅仅一单业务,到现在不仅服务多家金融机构,而且还为几家保险公司提供服务。小昝告诉记者,按照陕西省及西安市的一些优惠措施,他们企业还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原来,小昝所指的优惠就是《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该意见明确提出,积极发展金融保险行业服务外包。而他们公司所从事的,正是这块业务。下一步,我省将加快发展金融服务外包业务,鼓励金融机构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创新发展保险外包,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规模和覆盖面。鼓励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创新符合监管政策、适应服务外包产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完善融资担保体系,鼓励保险机构创新保险产品和服务;引进风险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管理公司,向服务外包企业提供融资担保。那么,像小昝他们这样的公司,无疑是要大大受益的。
未来几年,陕西省将建设5个省级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基地,其中关中3个,陕南、陕北各1个;支持20家服务外包龙头企业加快发展,跻身我国服务外包领军企业;支持50家服务外包企业走特色化发展道路;支持10个省级服务外包重点人才培训机构向规模化发展。到2020年,力争保持服务外包业务平均年增长30%以上,其中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平均年增长25%以上。
就拿西安市来说,按照早先出台的《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将立足于充分发挥西安在历史文化、科教研发、区位环境等方面的优势,切实形成合力,优化存量、引入增量、做大总量,加快服务业发展,建设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国家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和区域性金融、会展、商贸物流中心。到2016年末,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超过4100亿元,年均增长14%左右,占全市GDP的比重超过56%。其中:旅游业增加值达到75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480亿元,现代物流业增加值达到220亿元,金融业增加值超过600亿元,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达到530亿元,商贸业增加值超过800亿元。
不仅如此,我省还将加强规划引导。制定《陕西省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科学谋划服务外包产业布局,将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区教育资源、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及新技术应用的基础设施以及企业的技术、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项目等纳入“十三五”服务外包产业规划。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近年来,西安高新区的社会保险事业不断扩大,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参保人数不断增多,参保人数已突破30万人。西安高新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以创新的工作方式,将社保咨询业务外包于专业的呼叫中心,一举解决了社保咨询业务难题,并实现了多赢。
可在以前,每天都有大量的电话咨询业务。但每个咨询人员的问题都不能用统一的答案进行回答,使得社保中心开辟的咨询无法满足需要。同时,社保中心在西安高新区政务服务大厅所拥有的9个服务窗口,承担着区内企业个人社保各项业务的直接办理服务,窗口工作人员的现场接待量也已饱和。即使社保中心临时增加了办事窗口,但是依然有许多人在排队等候。关于打电话不通或无人接听的抱怨及投诉时有发生,极大地影响了社保中心服务质量的提高。电话咨询也已成为社保中心服务质量提高的最大瓶颈。承揽高新社保电话咨询业务的西安互动未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子纲认为,通过承揽高新区社保咨询业务,为公司开拓新业务,拓展业务新渠道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为公司将来承揽此类业务打下了很好地基础。
据记者了解,我省将积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发展环境,逐步形成“一线集聚、多点崛起”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新格局。构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新格局。以西安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为重点,吸引国内外创新资源,全面提升全省承接服务外包业务的能力和水平,辐射带动西咸新区、宝鸡市、咸阳市、渭南市、杨凌示范区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形成关中区域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带。支持汉中、安康、延安、榆林等市结合当地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服务外包业务,逐步形成“一线集聚、多点崛起”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新格局。
同时还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从区域和领域上扩大对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减按15%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和职工教育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部分税前扣除的税收优惠政策实施范围;实行国际服务外包增值税零税率和免税政策。
另外,完善制定省内各级财政对服务外包产业的支持政策。优化资金安排和使用方向,改革资金支持方式,鼓励企业提升研发创新能力,开展国际服务外包研发、技术改造、资质认证、公共服务、新设企业和投资贸易促进活动等服务外包业务。引导社会资金加大对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投入,促进扩大我省服务出口。
本报记者 兰增干